气血虚可能致失眠,从中医和现代医学看其机制包括心神失养、脏腑功能失调;不同人群气血虚致失眠有特点及应对,女性重经期等调养,老年人重脏腑衰退后养护,长期劳累者要合理作息饮食;还有非药物干预方法,如饮食调理选补气血食物、穴位按摩按足三里和神门穴、适度运动选散步瑜伽等改善气血虚及失眠状况。
气血虚导致失眠的具体机制
心神失养:气具有推动、温煦等作用,血具有营养、滋润等作用。气血虚时,气的推动温煦功能减弱,血的营养滋润功能不足,不能很好地滋养心神,心神失养则神不安,从而引起失眠。例如,临床研究发现,气血虚的失眠患者常伴有心悸、气短等表现,这正是心神失养的外在体现。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虚会影响五脏六腑的功能,如心、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又会进一步加重失眠。以脾脏为例,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生化不足,导致气血虚,而气血虚又使脾更虚,形成恶性循环,同时脾胃功能失调还可能导致痰湿等病理产物产生,干扰睡眠。
不同人群气血虚导致失眠的特点及应对
女性:女性有特殊的生理周期,如月经、妊娠、分娩、哺乳等,容易耗伤气血。在月经期间,大量失血可导致气血虚,进而出现失眠。妊娠后期,孕妇由于身体负担加重,气血相对不足,也容易失眠。对于女性气血虚导致的失眠,要注重经期、孕期、产后的气血调养。例如,经期可适当食用一些补气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等;孕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和适当的休息。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生成不足且消耗相对较多,容易出现气血虚。老年人气血虚导致的失眠往往还伴有其他衰老相关症状,如乏力、记忆力减退等。老年人应注重日常的气血养护,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等,以促进气血流通,同时可通过饮食调理,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且易于消化吸收的补气血食物,如山药、黑芝麻等。
长期劳累者: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或脑力劳动的人群,易耗伤气血。脑力劳动者长时间用脑,耗伤心血;体力劳动者长时间劳作,耗伤气血。这类人群气血虚导致的失眠,需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可通过饮食补充气血,如食用黄芪炖鸡等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
气血虚导致失眠的非药物干预方法
饮食调理: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来改善失眠。例如,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可煮粥或煲汤食用;桂圆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适合气血虚失眠者食用;黑芝麻富含铁等营养成分,有补气血的作用,可研磨后加入粥中。
穴位按摩:一些穴位对气血虚失眠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比如,按摩足三里穴,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按摩此穴可以健脾和胃,促进气血生化,每次按摩10-15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按摩神门穴,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按摩该穴有宁心安神的作用,可缓解失眠症状,每天按摩2-3次,每次按摩3-5分钟。
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改善气血虚状况,从而缓解失眠。适合气血虚失眠人群的运动有散步、瑜伽等。散步可以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每次散步30分钟左右,速度适中;瑜伽中的一些柔和体式,如冥想、简单的伸展动作等,有助于调节身心,改善睡眠,每周可进行3-4次瑜伽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