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是重要稳定结构,可因屈膝位暴力、过伸暴力损伤,有疼痛、肿胀、不稳定感等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部分损伤可非手术治疗(长腿石膏托固定、康复训练),完全断裂不稳定明显需手术治疗,不同人群(儿童、成年人、老年人)治疗及康复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右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是膝关节内重要的稳定结构,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止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它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后移位。当膝关节遭受暴力时,可能导致后交叉韧带损伤。例如,在滑雪时失去平衡摔倒、足球运动中被撞击等情况都可能引发右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
二、损伤机制
1.屈膝位暴力:当膝关节处于屈曲位时,小腿受到来自前方的暴力,可使后交叉韧带被牵拉而损伤。比如,汽车追尾时,乘客膝关节处于屈曲状态,前方座椅的撞击力会导致后交叉韧带损伤。
2.过伸暴力:膝关节过度伸展时,也可能造成后交叉韧带损伤。例如,跪地时膝关节过度后伸,就有可能使后交叉韧带受损。
三、临床表现
1.疼痛:受伤当时患者可感到右膝关节剧烈疼痛,随后疼痛可能有所缓解,但在活动膝关节时疼痛会再次加重。
2.肿胀:受伤后膝关节迅速出现肿胀,这是因为韧带损伤后局部出血、渗出导致。
3.不稳定感:患者会感觉右膝关节有向后错动的不稳定感,在行走或上下楼梯时这种不稳定感可能更加明显。例如,走路时感觉膝关节发软,有要向后摔倒的感觉。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Lachman试验:检查者一手固定股骨远端,另一手向前拉胫骨近端,若胫骨近端向前移动超过正常范围,提示后交叉韧带损伤。
轴移试验:可辅助判断后交叉韧带损伤情况。
2.影像学检查:
膝关节X线检查:可观察膝关节是否有骨折等伴随损伤,但对于后交叉韧带损伤本身诊断价值有限。
膝关节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后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方法,能清晰显示后交叉韧带的损伤程度,如是否为部分损伤、完全断裂等。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对于部分损伤且膝关节稳定性较好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长腿石膏托固定膝关节于屈曲30°-40°位,固定时间一般为6-8周。在此期间需要密切观察膝关节的稳定性和肿胀等情况,定期复查MRI评估韧带恢复情况。
康复训练也非常重要,在固定期间就开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防止肌肉萎缩,拆除固定后逐渐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等。
2.手术治疗:
对于完全断裂且膝关节不稳定明显的患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后交叉韧带重建术等。手术时机一般建议在受伤后2-3周内进行,此时手术效果相对较好。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右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需要更加谨慎处理。儿童的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在治疗过程中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生长情况进行调整,避免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发育。例如,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训练的频率和幅度,以不影响儿童膝关节正常生长为前提。
2.成年人:成年人发生右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后,要根据损伤程度积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在康复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活动量和训练强度。同时,要注意避免再次受伤,如在康复后期进行运动时要佩戴护膝等保护装备。
3.老年人:老年人发生右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时,往往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治疗上除了考虑韧带损伤的处理外,还需要注意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手术治疗后康复训练要更加缓慢,避免因康复不当导致再次损伤或加重骨质疏松等问题。例如,康复训练时活动幅度要小,训练频率要低,并且可以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