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患儿前驱期有1-2天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频繁腹泻(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持续3-8天)、呕吐(持续1-2天),全身有脱水(分轻、中、重三度)和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等)表现,婴幼儿症状更明显易现并发症,年长儿症状相对轻但也需关注,免疫力低下患儿症状更重、持续久易现并发症。
一、前驱期症状
部分患儿在秋季腹泻发病前可能有1-2天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轻至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这是因为引起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体轮状病毒等可能先侵袭上呼吸道,导致患儿出现类似感冒的前驱表现,但一般症状相对较轻,与典型的呼吸道感染有所不同,此阶段可能被家长误认为是普通的着凉感冒。
二、消化系统症状
1.腹泻
频率与性状:秋季腹泻最主要的症状是腹泻,每日腹泻次数较多,一般可达数次至十余次甚至更多。大便多为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无腥臭味。这是由于轮状病毒感染肠道后,影响了肠道的正常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随大便排出。例如,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肠道上皮细胞后,会使绒毛萎缩、变短,微绒毛破坏,从而影响肠道对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吸收,引起水样腹泻。
持续时间:腹泻一般会持续3-8天左右,具体时长因患儿个体差异、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2.呕吐
多数患儿在腹泻前或腹泻同时会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呕吐次数不等,一般持续1-2天。轮状病毒感染可能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蠕动紊乱,导致呕吐发生。比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炎症会影响胃的排空功能,使得胃内的食物不能正常下排,从而出现呕吐。
三、全身症状
1.脱水表现
轻度脱水:如果患儿腹泻、呕吐导致水分丢失,轻度脱水时患儿可表现为尿量稍减少,精神稍差,皮肤弹性稍减退,前囟、眼窝轻度凹陷等。这是因为机体丢失的水分占体重的5%左右,通过机体的代偿机制,轻度的水分丢失还没有引起严重的内环境紊乱,但已经有一些可观察到的体征变化。
中度脱水:当出现中度脱水时,患儿尿量明显减少,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弹性差,捏起的皮肤回缩缓慢,前囟、眼窝明显凹陷,口唇黏膜干燥等。此时机体丢失的水分约占体重的5%-10%,内环境紊乱进一步加重。
重度脱水:重度脱水时,患儿尿量极少或无尿,精神极度萎靡,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极差,捏起的皮肤长时间不能平复,前囟、眼窝深陷,口唇黏膜极干燥,可出现循环衰竭的表现,如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这是因为机体丢失的水分超过体重的10%,严重影响了血液循环和各个脏器的灌注。
2.电解质紊乱表现
低钠血症:患儿可能出现精神萎靡、嗜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表现。严重低钠血症时可出现惊厥、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由于腹泻导致大量含钠的肠液丢失,若补液不当,容易引起低钠血症。
低钾血症:主要表现为精神不振、肌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腹胀、心律失常等。心电图可出现T波低平、双向、倒置,ST段压低,Q-T间期延长,出现U波等改变。因为腹泻丢失大量钾离子,同时钾的摄入不足等原因可导致低钾血症。
四、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症状特点
1.婴幼儿
婴幼儿由于自身生理特点,秋季腹泻时上述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且更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因为婴幼儿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轮状病毒等病原体的抵抗力较弱,而且体液调节能力相对较差,一旦发生腹泻,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较快。例如,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是秋季腹泻的高发人群,此阶段的患儿在发病时往往腹泻次数多,呕吐频繁,若护理不当,很快就会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
2.年长儿
年长儿相对婴幼儿来说,症状可能相对较轻一些,腹泻次数可能没有婴幼儿那么多,呕吐等症状也可能相对不那么剧烈,但也不能忽视,仍然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为年长儿如果病情进展,也可能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
五、特殊人群(如免疫力低下患儿)的症状特点
免疫力低下的患儿,如患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的患儿,感染轮状病毒引起秋季腹泻时,症状可能更重,腹泻持续时间可能更长,而且更容易出现并发症,如继发细菌感染等。因为免疫力低下使得机体清除病原体的能力减弱,感染后炎症反应可能更剧烈,病情恢复相对较慢。例如,这类患儿可能腹泻次数持续超过10天以上,并且可能出现发热持续不退、大便中出现黏液脓血等继发细菌感染的表现,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诊治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