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大便失禁怎么办

来源:民福康

老年人大便失禁可因年龄和病史等因素导致,可通过饮食调整(增加膳食纤维、避免刺激性食物)、排便训练(定时排便、指导正确姿势)、盆底肌训练(凯格尔运动)等非药物干预,使用成人纸尿裤、便椅等辅助器具,若情况持续不缓解需就医评估,医生会据病因药物治疗,老年女性要注意会阴部清洁,糖尿病老年大便失禁患者要控血糖保皮肤干燥。

一、评估原因

1.年龄因素: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包括肛门括约肌等控制排便的相关肌肉力量减弱、神经系统功能减退等,这是导致大便失禁常见的内在原因。例如,老年人群中神经系统退行性变可能影响对排便反射的精细控制。

2.病史因素:如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像帕金森病、脑卒中等,会影响神经传导和对排便的调控;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结直肠肿瘤等,可能破坏肠道正常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疾病若同时存在,也可能相互影响排便控制;此外,曾有盆腔手术史,可能损伤相关的神经和肌肉组织,增加大便失禁风险。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饮食调整

膳食纤维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麦面包、蔬菜(西兰花、菠菜等)、水果(苹果、香蕉等)的摄入,一般每天膳食纤维摄入量可保持在25~30克左右,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使大便性状更成型,利于控制排便。但要注意根据老年人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加摄入量,避免突然大量摄入引起胃肠道不适。

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如辣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肠道,导致肠道蠕动异常,加重大便失禁情况。

2.排便训练

定时排便:根据老年人的日常作息,设定固定的排便时间,一般建议每天尝试在早餐后半小时左右,因为此时胃肠反射较为活跃,每次排便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帮助老年人建立规律的排便反射。

指导排便姿势:协助老年人采取正确的排便姿势,如坐在马桶上时双脚着地,身体稍微前倾,膝盖高于臀部,这样的姿势有助于粪便顺利排出。

3.盆底肌训练

凯格尔运动:指导老年人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每次收缩盆底肌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通过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改善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但对于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注意避免在屏气用力时导致血压波动过大,运动应在医生评估后进行。

三、辅助器具使用

1.成人纸尿裤:选择合适尺寸、吸收性好的成人纸尿裤,及时更换,保持臀部皮肤清洁干燥,减少皮肤刺激和感染风险。但要注意定期更换,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皮肤问题。

2.便椅或便器:在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区域放置方便使用的便椅或便器,便于老年人及时排便,减少因寻找厕所不及时而发生大便失禁的情况。

四、医疗干预相关

1.就医评估:如果大便失禁情况持续不缓解或逐渐加重,应及时带老年人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肛门指诊、直肠镜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以明确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例如,若是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神经康复治疗等;若是肠道疾病引起,可能需要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2.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病因使用一些药物,如对于肠道感染引起的大便失禁可能会使用抗生素类药物,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具,老年人用药要严格遵循医生指导,注意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等。

五、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对于老年女性,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更要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会阴部,然后擦干,可适当涂抹护肤霜保护皮肤。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大便失禁患者,要特别注意保持皮肤干燥,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滋生,且皮肤破损后不易愈合,若发生皮肤感染可能会加重病情,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也是预防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阅读全文
了解疾病
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是指机体对直肠内液态和固态内容物以及气体的蓄控能力丧失,导致大便次数增多,是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由多种原因引起。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