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无症状蛋白尿原因需进行病史采集(包括一般信息、生活方式、既往病史等)、体格检查(一般状况及泌尿系统相关检查)、实验室检查(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必要时行肾活检病理检查,特殊人群检查需考虑其特点。
一、病史采集
1.一般信息
年龄:不同年龄阶段蛋白尿原因可能不同,儿童出现无症状蛋白尿需考虑遗传性肾病等可能,如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成人则需考虑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病等。
性别:某些疾病在性别上有差异,如狼疮性肾炎多见于女性。
生活方式:长期高蛋白饮食可能加重肾脏负担,需询问近期饮食情况;有无重金属接触史,如铅、汞等接触可能导致中毒性肾病;有无过敏史,部分过敏性疾病可能累及肾脏引起蛋白尿;有无旅游史,若到疫区可能有寄生虫感染相关肾病风险。
既往病史:有无高血压病史,高血压肾损害可出现蛋白尿;有无糖尿病病史,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继发性蛋白尿原因;有无泌尿系统感染病史,反复感染可能影响肾脏功能;有无结缔组织病病史,如类风湿关节炎等,部分结缔组织病可累及肾脏。
二、体格检查
1.一般状况
测量血压,高血压可能与蛋白尿相关,如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多有血压升高;检查体重,肥胖可能与代谢性疾病相关,进而影响肾脏功能出现蛋白尿。
2.泌尿系统相关
检查肾区有无压痛、叩击痛,若有提示肾脏可能有病变;检查下肢有无水肿,蛋白尿患者可能出现水肿,尤其是低蛋白血症时水肿更明显。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尿常规:测定尿蛋白定量,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评估蛋白尿程度的重要指标,若超过150mg/24h则为蛋白尿;观察尿沉渣中红细胞形态,若以畸形红细胞为主多提示肾小球源性蛋白尿,若以正常形态红细胞为主可能为非肾小球源性蛋白尿;检测尿中有无管型,如红细胞管型提示肾小球疾病,颗粒管型可见于多种肾小球疾病及肾小管损伤等。
尿蛋白电泳:可区分尿蛋白是肾小球性、肾小管性还是混合性。肾小球性蛋白尿以中大分子蛋白为主,如白蛋白等;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小分子蛋白为主,如β-微球蛋白等;混合性蛋白尿则大分子和小分子蛋白均增多。
2.血液检查
肾功能检查: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若肾功能受损可能影响蛋白尿的发生发展;检测血清白蛋白,蛋白尿患者常伴有低白蛋白血症;测定血脂,部分肾病综合征患者可出现高脂血症。
自身抗体检查:如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ENA抗体等,有助于排查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蛋白尿,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常呈阳性。
感染相关检查:如乙肝五项、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等,排查乙肝相关性肾炎、梅毒肾损害、艾滋病相关肾病等感染相关性蛋白尿;检测寄生虫抗体,如疟原虫抗体等,排查寄生虫感染导致的肾病。
四、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
肾脏超声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若肾脏体积缩小可能提示慢性肾病;了解肾脏血流情况,如肾动脉有无狭窄等,肾动脉狭窄可导致肾性高血压并出现蛋白尿。
五、肾活检病理检查
1.适应证
当通过上述检查仍不能明确蛋白尿原因时,可考虑肾活检。如临床表现为无症状蛋白尿,但病理类型不明确,为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需行肾活检。
2.意义
通过肾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如微小病变型肾病、膜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不同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不同。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进行检查时需注意安抚儿童情绪,配合检查;老年人检查时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可能需要更轻柔的操作;对于妊娠期女性出现无症状蛋白尿,要特别注意排除妊娠期特有的肾脏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肾损害等,同时要兼顾胎儿情况,检查时需谨慎选择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检查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