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从多方面进行护理与管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要关注不同年龄人群差异、出血量评估结合年龄特点,体位与休息要根据不同年龄保障安全与舒适,饮食管理出血期禁食、出血停止后渐进过渡且考虑不同年龄特点,病情观察与记录要留意不同年龄再出血表现及准确记录出入量,药物使用要针对不同年龄谨慎选择,特殊人群如儿童和老年患者有各自需特别注意的事项,如儿童保持静脉通路、观察精神等,老年注意药物对基础病影响及预防并发症等。
一、一般监测与评估
1.生命体征监测
对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心率增快可能是失血早期的代偿表现,血压下降提示失血量较大,当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幅度超过30%时,提示存在明显的失血。呼吸频率也可能因缺氧等情况发生变化,体温在出血后可能会有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38.5℃,若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感染征象,需警惕合并感染。不同年龄人群对生命体征变化的耐受不同,儿童和老年人对失血的耐受性较差,生命体征变化可能更为明显,应更加密切监测。
例如,儿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由于其血容量相对较少,心率增快可能更早出现且幅度更大,需及时识别。
2.出血量评估
观察呕血与黑便的量、颜色和频率。呕血颜色鲜红提示出血速度快、出血量大,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血呈咖啡色则多为血液经胃酸作用后形成的正铁血红蛋白所致,提示出血速度相对较慢。黑便的性状和次数也能反映出血量,一般来说,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可出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每日出血量超过50ml可出现黑便,胃内积血量超过250ml可引起呕血。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出血量的评估需结合其年龄相关的生理特点,如儿童的血容量小,少量的出血也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于儿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评估要更加谨慎准确。
二、体位与休息
1.体位
患者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血时血液反流引起窒息。对于意识不清的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将头部抬高,以利于呼吸。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的气道相对狭窄,头偏向一侧的姿势更为重要,防止血液误吸导致窒息。老年人可能伴有呼吸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平卧位时要注意呼吸情况,若有呼吸困难,可适当调整体位,但仍需保证避免血液反流窒息。
2.休息
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休息可以减少机体耗氧量,有利于止血。儿童患者可能难以配合绝对卧床休息,需要家长协助,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减少外界刺激,保证患儿能够充分休息。老年人也需要充足的休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但要注意休息环境的舒适和安全,避免因体位不适等引起其他并发症。
三、饮食管理
1.出血期饮食
在急性出血期需禁食,防止进食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出血。对于儿童患者,禁食时间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情况判断,一般来说,严重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需较长时间禁食。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胃肠功能减退等情况,禁食期间要注意保证营养物质的补充,可通过静脉营养等方式维持机体需要。
2.出血停止后的饮食
出血停止后可逐渐给予温凉、清淡无刺激性的流质饮食,如米汤等。然后根据病情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软食。儿童患者在出血停止后过渡饮食时要更加缓慢,从小量开始,观察有无不适反应,因为儿童的胃肠功能恢复相对较慢且耐受性差。老年人的胃肠功能恢复也较慢,饮食过渡更要循序渐进,避免加重胃肠负担。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粗糙、过热等刺激性食物,防止再次诱发出血。
四、病情观察与记录
1.症状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再出血的表现,如呕血次数增多、呕吐物颜色变鲜红,黑便次数增多、变为暗红色,同时伴有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加重。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再出血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哭闹不安等,老年人可能表现为意识改变等。
记录出入量,准确记录患者的呕吐量、排便量、饮水量、输液量等,以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状况。儿童患者的出入量记录要更加精确,因为其液体平衡对机体的影响更为敏感。老年人也需要准确记录出入量,尤其是有心脏、肾脏基础疾病的老年人,出入量异常可能提示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受损等情况。
五、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在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使用药物需谨慎。例如,使用抑酸药物时,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对其生长发育有影响的不适当药物;老年人由于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使用药物时要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多与感染、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有关。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静脉通路通畅,因为儿童血管较细,穿刺后要加强固定,防止脱出。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和囟门情况(对于婴儿),精神萎靡、囟门凹陷等提示可能存在脱水等情况。饮食管理上要严格遵循逐渐过渡的原则,防止胃肠功能紊乱。
2.老年患者
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与溃疡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有关,且多伴有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如使用抗凝药物的老年人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要谨慎权衡止血与抗凝的风险。同时,要注意预防压疮等并发症,因为老年人皮肤弹性差,长期卧床易发生压疮。在液体管理方面,要注意控制输液速度,防止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