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需从病因预防和治疗两方面应对。病因预防针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别采取对应措施,同时调整生活方式;治疗包括一般急救(体位监护、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药物止血、内镜下止血、介入治疗及少数情况的手术治疗,各环节需根据患者情况特别是老年、儿童等特殊人群谨慎实施。
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
(一)针对病因预防
1.消化性溃疡患者: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人群,需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用抑制胃酸分泌及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如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进行规范的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根除幽门螺杆菌,避免溃疡复发导致出血。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因溃疡愈合能力下降等因素更需严格遵医嘱治疗,且要注意生活方式对溃疡的影响。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有肝硬化等基础疾病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人群,要积极治疗肝硬化,控制门静脉高压。避免进食粗糙、坚硬食物,防止划破曲张的静脉引起出血;定期监测肝功能、门静脉压力等指标,必要时可采取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等治疗手段预防出血。对于老年患者,要尤其关注其营养状况和身体耐受性,选择合适的预防措施。
(二)生活方式调整预防
1.饮食方面: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饥过饱,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对于有上消化道疾病风险的人群,应戒烟限酒,因为酒精和吸烟都可能损伤胃黏膜,增加出血风险。不同年龄的人群饮食调整需结合自身身体状况,例如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更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
2.作息方面: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因为长期熬夜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胃肠道的修复功能,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几率。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作息要求有所不同,年轻人也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一)一般急救措施
1.体位与监护: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密切监护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持续监测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和出血是否停止。对于老年患者,因其各器官功能相对较弱,生命体征变化可能不典型,更要加强监护。
2.禁食与胃肠减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需禁食,通过胃肠减压抽出胃内积血,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可以观察出血情况。对于儿童患者,胃肠减压要选择合适的管径和操作方法,避免对儿童造成损伤。
(二)补充血容量
根据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补充血容量,可输注晶体液、胶体液或输血等。晶体液可选择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等,胶体液可选择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等。输血主要用于纠正严重贫血或休克的患者,输血时要注意血型匹配和输血速度,避免输血不良反应。对于老年及儿童患者,输血要更加谨慎,密切观察输血过程中的反应。
(三)止血措施
1.药物止血:常用的药物有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可以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止血,促进溃疡愈合。还有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可减少内脏血流量,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2.内镜下止血:对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消化性溃疡等引起的出血,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治疗,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采用套扎术、硬化剂注射等;消化性溃疡出血可采用氩离子凝固术、热探头止血等。内镜下止血对于精准止血有较好效果,但对于儿童患者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规范。
3.介入治疗:对于一些经内科治疗无效的严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可考虑介入治疗,如选择性血管造影下栓塞止血等。
(四)手术治疗
少数情况下,如大量出血经内科治疗无效、存在严重的器质性病变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胃大部切除术等,但手术治疗风险相对较高,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