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有成人和儿童不同症状表现,成人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儿童婴儿及幼儿有哭闹不安等、学龄儿童有头晕等;处理上成人需立即补糖、就医,儿童要快速补糖、后续观察就医,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低血糖的症状
(一)成人低血糖症状
1.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出汗,尤其是大量出汗,这是因为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汗腺分泌增加。例如,在安静状态下突然全身出汗,甚至可以湿透衣物。还会有颤抖,多为双手颤抖,严重时全身都可能颤抖,这是由于血糖降低刺激神经末梢,引起肌肉不自主收缩。同时,患者会感觉心慌、心悸,这是因为低血糖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另外,还可能出现饥饿感,这是身体发出的需要补充血糖的信号,因为血糖低时,身体的能量供应不足,刺激大脑产生饥饿的感觉。
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早期可能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迟钝,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进行日常的工作或学习,例如在工作时无法清晰思考问题。随着低血糖加重,可能出现头晕、视物模糊,患者会感觉眼前模糊不清,影响正常的行动和判断。严重时还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昏迷,这是因为大脑长期缺乏葡萄糖供应,导致脑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正常的意识状态。另外,还可能出现行为异常,如躁动不安等。
(二)儿童低血糖症状
1.婴儿及幼儿低血糖症状
婴儿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这是因为身体不适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通过哭闹来传达。还可能出现喂养困难,不愿意吃奶,因为血糖低导致身体能量不足,吃奶时没有力气或者没有食欲。另外,可能出现肌张力低下,表现为肢体软弱无力,活动减少。严重时也会出现抽搐,这是由于低血糖影响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的。
2.学龄儿童低血糖症状
学龄儿童可能会说自己头晕、头痛,这是因为大脑血糖供应不足引起的不适。还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无法集中精力听讲,影响学习。另外,可能出现行为改变,如烦躁、易怒等,这是因为身体的不适导致情绪不稳定。
二、低血糖的处理
(一)成人低血糖的处理
1.立即补充糖分
当怀疑发生低血糖时,应立即口服含有葡萄糖的饮品或食物,如葡萄糖水、含糖的糖果、饼干等。一般来说,口服15-20克碳水化合物即可,例如一杯150-200毫升的葡萄糖水(含15-20克葡萄糖)。如果15分钟后症状仍未缓解,可以重复服用一次。
2.及时就医
如果经过口服糖分处理后症状仍没有改善,或者患者本身情况比较严重,如出现昏迷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在送往医院的途中,要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窒息。
(二)儿童低血糖的处理
1.快速补充糖分
对于婴儿,可给予含糖的母乳或配方奶,一般每次喂1-2茶匙的葡萄糖水(约5-10克碳水化合物),每隔几分钟喂一次,直到症状缓解。对于学龄儿童,可给予口服含糖的饮料,如可乐等,但要注意适量,避免摄入过多糖分。如果儿童出现昏迷等严重情况,不要强行口服糖分,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可以进行心肺复苏等初步急救措施,但要注意操作的轻柔,符合儿科急救的原则。
2.后续观察与就医
在儿童低血糖症状缓解后,要及时带儿童去医院就诊,查找低血糖的原因。例如,是否是因为饮食不当、患有某些疾病(如胰岛素瘤等)等原因引起的,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同时,要注意观察儿童后续的精神状态、血糖情况等,确保儿童完全恢复健康。
(三)特殊人群低血糖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低血糖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低血糖的感知可能不敏感,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血糖。所以老年人在出现头晕、乏力等非典型症状时,就应及时检测血糖。在处理低血糖时,补充糖分要缓慢进行,避免一次性补充过多糖分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同时,要积极查找低血糖的原因,如是否是因为服用降糖药物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糖尿病患者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首先要明确是哪种类型的降糖药物引起的。如果是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如磺脲类药物)引起的低血糖,在补充糖分后,要注意后续的血糖监测,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再次引起低血糖。同时,糖尿病患者要随身携带含糖食品,以便在发生低血糖时能够及时自救。并且要定期复诊,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避免低血糖的反复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