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是甲状腺激素过多致代谢亢进等病症,发病与自身免疫等相关,表现怕热等,检查有甲功及超声等,治疗有药物、放射性碘、手术等;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局部异常生长病变,病因多样,多数无症状,大结节有压迫等表现,检查有超声、核素扫描、FNAC等,良性定期随访,恶性多手术等,两者在多方面有不同,需结合具体情况综合判断处理。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如碘摄入异常(碘缺乏或过多)、遗传因素、放射性接触、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一般女性稍多于男性,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等人群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临床表现
甲亢:患者多表现为怕热、多汗、易激动、心慌、手抖、食欲亢进但体重减轻、大便次数增多等。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甲亢可能以消瘦、多汗、情绪易激动、生长发育加快等为主要表现;老年甲亢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常表现为乏力、心悸、厌食、抑郁等。
甲状腺结节: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超声检查时发现。当结节较大时可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出现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出现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等。结节若为高功能腺瘤,可出现甲亢相关表现,如心慌、多汗等;而非功能自主性结节一般无甲亢或甲减表现。
辅助检查
甲亢:
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清甲状腺激素(T3、T4)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如Graves病患者还可检测到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阳性等。
甲状腺超声:可了解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血流情况等,但对于甲亢的诊断主要依据甲状腺功能结果,超声主要辅助评估甲状腺结构。不同年龄患者甲状腺超声表现基本相似,但儿童患者需关注甲状腺发育情况及血流等指标。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超声:是评估甲状腺结节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判断结节的大小、数量、位置、形态(如边界是否清晰、有无包膜、内部回声等)、血流情况等,还可根据超声表现对结节进行分级(如TI-RADS分级),帮助判断结节的良恶性风险。
甲状腺核素扫描:可判断结节是否有功能,分为热结节(结节摄取核素功能高于周围甲状腺组织)、温结节(结节摄取核素功能与周围甲状腺组织相似)、冷结节(结节摄取核素功能低于周围甲状腺组织)。热结节多为良性,冷结节需进一步评估恶性风险。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通过对结节穿刺获取细胞进行病理检查,判断结节是良性(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还是恶性(如甲状腺癌)。各年龄患者均可进行FNAC检查,但儿童进行该检查时需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及家长的安抚等。
治疗原则
甲亢: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如甲巯咪唑等,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减少甲状腺激素合成。但药物治疗疗程较长,一般需要1-2年,且可能出现粒细胞减少、肝损害等不良反应。儿童患者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时需密切监测血常规、肝功能等指标,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等可能与成人不同。
放射性碘治疗:利用放射性碘被甲状腺摄取后释放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但可能导致甲减,需终身随访甲状腺功能。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禁用放射性碘治疗。
手术治疗:适用于甲状腺肿大显著,有压迫症状,或怀疑甲状腺癌等情况。手术需谨慎评估,儿童患者手术需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等的影响。
甲状腺结节:
良性结节:如果结节无明显症状,且无恶性征象,可定期随访观察,一般3-6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等检查。对于因碘摄入异常导致的结节,调整碘摄入后可能有一定变化。儿童良性甲状腺结节随访时需关注结节对甲状腺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恶性结节:多需手术治疗,根据病情可能还需结合放射性核素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等。儿童甲状腺癌的治疗需综合考虑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要注重对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健康等的影响。
总之,甲亢和甲状腺结节在定义、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均有不同,临床医生需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