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会引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疲劳乏力等症状,多饮是因高血糖致渗透性利尿、机体失水刺激口渴中枢;多食是因血糖不能被充分利用、组织细胞饥饿刺激食欲中枢;多尿是因高血糖致肾小球滤过葡萄糖超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水减少;体重减轻是因机体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疲劳乏力是因葡萄糖不能正常利用、细胞能量供应不足,不同人群在这些症状上有不同表现,有糖尿病家族史等特定情况人群需更关注自身血糖状况。
不同人群表现:儿童高血糖出现多饮时,可能表现为比平时明显更频繁地要水喝,且可能伴有尿量增多;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偿能力等因素,多饮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但仍会有口渴感较平时增加的情况;女性在高血糖早期出现多饮时,需注意与妊娠期糖尿病等特殊情况区分,妊娠期女性血糖升高时也会有多饮表现,同时可能伴有多食、多尿等;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高血糖,进而引发多饮症状;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在高血糖早期出现多饮时,应更加警惕自身血糖情况。
多食
原因及机制:血糖不能被机体充分利用,组织细胞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食欲中枢,导致患者出现多食的症状。比如,细胞外液葡萄糖浓度升高,但细胞内葡萄糖含量不足,细胞不能正常获取能量,就会向大脑发出饥饿信号,促使患者进食更多食物来获取能量。
不同人群表现:儿童多食时可能表现为食量较以往明显增加,总是感觉饥饿;老年患者多食可能与机体代谢减慢等因素有关,虽然血糖高,但身体消耗相对减少,不过仍会出现食欲亢进的情况;女性在高血糖早期多食时,要考虑到可能与激素水平等因素的相互影响,比如某些激素变化可能会影响食欲;生活方式中经常处于久坐、高热量食物摄入多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高血糖引发的多食;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出现多食时,需密切监测血糖,因为这类人群患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
多尿
原因及机制:如前所述,高血糖时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不能被完全重吸收,导致肾小管内渗透压增高,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多。例如,正常人肾糖阈约为8.88mmol/L,当血糖超过此值时,就会出现尿糖阳性和尿量增多。
不同人群表现:儿童多尿时可能表现为夜间尿床次数增加,或者白天排尿频率明显高于平时;老年患者多尿可能与肾脏功能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减退等因素有关,高血糖对老年肾脏的影响可能更明显,导致多尿症状相对突出;女性高血糖出现多尿时,要注意与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他疾病导致的多尿相鉴别,同时妊娠期女性高血糖时也会有多尿表现,且可能伴有其他妊娠相关的变化;生活方式中饮水较多但本身血糖偏高的人群,多尿症状可能更易被察觉;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出现多尿时,要高度怀疑糖尿病的可能,及时进行血糖检测。
体重减轻
原因及机制: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供能,而是通过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从而导致体重减轻。例如,身体内的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被分解代谢,以弥补能量的不足,长期如此就会出现体重下降。
不同人群表现:儿童体重减轻时可能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增长速度低于同龄人;老年患者体重减轻可能会更加明显,因为老年人本身机体储备功能下降,高血糖导致的能量代谢紊乱更容易引起体重快速减轻;女性高血糖出现体重减轻时,要考虑到可能与内分泌等因素的关系,比如某些激素变化可能影响体重;生活方式中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且血糖偏高的人群,体重减轻情况可能较易发生;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出现体重减轻时,需及时排查血糖情况,因为糖尿病患者往往会有体重减轻的表现。
疲劳乏力
原因及机制:由于葡萄糖不能被正常利用,细胞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患者就会感到疲劳乏力。例如,肌肉细胞不能利用葡萄糖产生足够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收缩功能等,从而使患者全身无力、容易疲劳。
不同人群表现:儿童疲劳乏力时可能表现为活动量明显减少,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不爱玩耍、容易犯困;老年患者疲劳乏力可能与机体各器官功能衰退有关,高血糖进一步加重了能量代谢的障碍,使疲劳感更加明显;女性高血糖出现疲劳乏力时,要注意与生理期、贫血等其他原因导致的疲劳相区分;生活方式中长期过度劳累、血糖偏高的人群,疲劳乏力症状可能更突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出现疲劳乏力时,要警惕高血糖的可能,及时进行血糖检测来明确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