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的急性出血急症,常见病因有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等,临床表现有呕血黑便、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贫血等,诊断需病史症状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内镜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包括一般急救、补充血容量、药物、内镜或手术止血等。
一、定义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也属于此范畴,是临床常见的急症。
二、常见病因
1.消化性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是常见病因,其发病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中均可发生,比如青壮年男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相对较高,易患消化性溃疡导致出血;而老年人可能因胃黏膜修复能力下降等因素,溃疡更容易出血。长期有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的人群,患消化性溃疡出血的风险更高。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多由肝硬化引起门静脉高压导致,常见于有长期酗酒、病毒性肝炎病史等的人群。肝硬化患者随着病情进展,门静脉压力升高,食管胃底的静脉血管迂曲扩张,一旦血管破裂就会引起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且急,病情凶险。
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常因应激因素引起,如严重创伤、大手术、严重感染、休克等,也可因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大量饮酒等导致。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在有上述应激因素或药物、酒精刺激的人群中更易出现,比如大手术后的患者可能因应激反应出现胃黏膜糜烂出血。
4.胃癌
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病与遗传、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胃癌组织生长迅速,血供不足,容易发生坏死、溃疡,从而导致出血,一般出血较缓慢,但也有突然大量出血的情况。
三、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便
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特征性的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伴有呕血,若出血量较少、速度较慢,呕血多呈咖啡色;出血量大、速度快则可呕出鲜红色血液。黑便是由于血红蛋白的铁经肠道内硫化物作用形成硫化铁所致,一般呈柏油样黑色,发亮。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出血量较大时,患者可出现头晕、心慌、乏力、出汗、四肢厥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少尿或无尿等。不同年龄人群对失血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失血后更容易出现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且恢复相对困难。
3.贫血
急性出血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贫血,患者可出现面色苍白、头晕、活动后心悸等症状。慢性失血者可能逐渐出现贫血,而急性大量失血者贫血表现会更迅速出现。
四、诊断方法
1.病史与症状询问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胃癌等相关疾病史,是否有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酗酒等情况,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时间、呕血及黑便的颜色、量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病史特点有所不同,比如儿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相对少见,多需考虑是否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情况;女性患者要询问是否与月经等情况混淆。
2.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评估循环状况。同时检查腹部情况,看是否有压痛、包块等。比如肝硬化患者可能有肝脾肿大、腹水等体征。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可了解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情况,判断贫血程度及出血情况。血生化检查可了解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情况,对于肝硬化等患者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4.内镜检查
是诊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方法,一般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可直接观察出血部位,明确病因,并可进行止血治疗。比如可以发现胃内的溃疡、胃癌病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情况。
5.影像学检查
如腹部CT等,对于诊断肝硬化、胆道疾病等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帮助,可了解肝脏、胰腺等器官的形态结构情况。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急救措施
患者应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神志、尿量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要特别关注儿童的尿量变化等情况,儿童尿量减少可能提示休克等严重情况。
2.补充血容量
立即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可先输入生理盐水、林格液、葡萄糖盐水等,必要时输入胶体液(如血浆、代血浆等)。根据患者的出血量、血压等情况调整补液速度和补液量。老年人补液时要注意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同时要密切观察心肺功能情况。
3.止血措施
药物止血:常用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可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止血,有利于溃疡等创面的愈合;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可减少内脏血流量,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等。
内镜下止血:对于适合内镜治疗的患者,可在内镜下进行止血操作,如注射止血、电凝止血、套扎止血等。
手术治疗:对于经内科治疗无效的严重出血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胃溃疡穿孔修补术、胃癌根治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断流或分流术等。不同病因导致的出血,手术方式不同,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