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有不同人群的临床表现及处理措施。临床表现包括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儿童多汗、颤抖、饥饿感明显等,成人心慌、手抖、出汗等,老年人表现不典型)和中枢神经受抑制(儿童行为异常、惊厥、昏迷等,成人精神不集中、认知障碍等,老年人易昏迷且可合并其他神经症状)。处理措施为立即补充糖分,儿童首选口服葡萄糖溶液,成人轻者口服糖类食品,重者静脉注射葡萄糖,之后要寻找病因处理并密切监测血糖。
一、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表现
1.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可能较为明显,常出现多汗,尤其是头部多汗,这是因为儿童新陈代谢相对旺盛,低血糖刺激交感神经后,汗腺分泌增加。还可能有颤抖,由于低血糖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肌肉协调性受影响,表现为肢体不自主颤抖,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表现为全身抖动。另外,饥饿感也较为突出,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能量需求大,低血糖时很快就会产生强烈的饥饿感。
成人:成人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可表现为心慌,这是由于低血糖刺激心脏,导致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患者自觉心跳异常。手抖也是常见表现,双手颤抖,严重时可能影响精细动作,如拿取物品不稳。同时有出汗,以冷汗为主,这是因为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汗腺分泌。
老年人:老年人低血糖时交感神经兴奋表现可能不典型,部分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精神状态改变,如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而多汗、颤抖等表现可能不明显。这是因为老年人机体的应激反应相对较弱,对低血糖的感知和应激表现不如年轻人明显。
2.典型表现细节:还可能出现面色苍白,这是因为低血糖导致外周血管收缩,皮肤血流减少,从而面色苍白。
(二)中枢神经受抑制表现
1.不同人群表现差异
儿童:儿童中枢神经受抑制时,早期可能表现为行为异常,如原本活泼的儿童变得安静、嗜睡,或者出现烦躁不安。随着低血糖加重,可能出现惊厥,这是儿童中枢神经受抑制较严重的表现,因为儿童大脑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低血糖对大脑的影响更易导致惊厥发作。严重时可出现昏迷,意识完全丧失,对疼痛等刺激无反应。
成人:成人中枢神经受抑制初期可能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迟钝,像工作时无法正常进行思考,决策能力下降。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定向力障碍,不认识熟悉的环境或人物等。严重时也会陷入昏迷状态,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
老年人:老年人中枢神经受抑制时,更容易出现昏迷,且昏迷持续时间可能较长,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尤其是脑功能衰退,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更差。同时,可能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等,这是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脑血管基础病变,低血糖进一步加重脑损伤,导致偏瘫等神经功能缺损表现。
2.典型表现细节:中枢神经受抑制还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这是因为大脑视觉中枢受影响,导致视力调节和感知出现障碍。
二、低血糖的处理措施
(一)立即补充糖分
1.不同人群选择差异
儿童:儿童低血糖时,首选口服葡萄糖溶液,因为儿童吞咽能力相对较好,口服葡萄糖溶液能快速补充血糖。如果儿童无法口服,可选择鼻饲给予葡萄糖溶液。例如,对于1-5岁儿童,可给予5-10ml/kg的10%葡萄糖溶液口服。
成人:成人低血糖时,轻者可口服15-20g糖类食品,如糖果、含糖饮料等,能快速升高血糖。如果症状严重,如出现昏迷等情况,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20-40ml,这是因为静脉注射能使血糖迅速升高,快速缓解中枢神经受抑制的症状。
老年人:老年人低血糖时,口服补充糖分要谨慎,因为老年人可能存在吞咽困难等问题,所以优先选择静脉补充葡萄糖。如果能够口服,应选择易于吞咽的含糖食品,如将糖果研碎后服用。静脉补充葡萄糖时速度不宜过快,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防止血糖上升过快导致不良反应。
2.操作细节:口服补充糖分后,要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如果15分钟后症状未缓解,可重复补充糖分。
(二)进一步处理
1.寻找病因并处理
儿童:儿童低血糖需要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近期饮食情况、是否有先天性代谢疾病等。如果是由于进食不足导致的低血糖,要调整饮食结构,保证儿童充足的能量摄入;如果怀疑有先天性代谢疾病,如半乳糖血症等,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如基因检测等,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成人:成人要询问是否有糖尿病病史,是否规律服用降糖药物,以及近期饮食和运动情况。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因降糖药物使用不当导致的低血糖,要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时间;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低血糖,如肝源性低血糖等,要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治疗肝脏疾病,改善肝脏功能。
老年人:老年人低血糖要全面评估健康状况,除了询问上述情况外,还要检查是否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导致糖代谢异常引起低血糖。同时,要检查心血管系统,因为心血管疾病可能影响血糖的调节和供应。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使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等。
2.监测血糖:在处理低血糖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儿童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血糖,成人和老年人可根据病情适当延长监测间隔,但也要频繁监测,直到血糖恢复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