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低血糖包括空腹低血糖(与饥饿、运动等因素有关)和餐后低血糖(与胰岛素分泌调节异常、胃排空过快等有关);病理性低血糖涉及内分泌疾病相关(如胰岛素瘤、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肝源性低血糖(如严重肝病、糖原累积症)、其他疾病相关(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
一、生理性低血糖
(一)空腹低血糖
1.饥饿因素
正常人体在长时间未进食时,如过度节食、长时间未摄入食物等情况,体内储存的肝糖原会逐渐被消耗。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肝糖原储备量有限,若空腹时间过长,如18-24小时未进食,肝糖原耗竭,就可能引发低血糖。对于儿童,由于其肝糖原储备相对更少,更容易因长时间未进食出现空腹低血糖,比如儿童玩耍过度消耗能量且未及时补充食物时。
一些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其身体代谢功能有所减退,肝糖原分解能力下降,空腹状态下维持血糖稳定的能力较年轻人弱,也更易发生空腹低血糖。
2.运动因素
剧烈运动时,身体消耗大量能量,肌肉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增加。以高强度有氧运动为例,如持续30分钟以上的慢跑、游泳等,身体对葡萄糖的需求大幅上升。正常情况下,身体会通过糖原分解等途径补充血糖,但如果运动前糖原储备不足,或者运动强度过大、时间过长,就可能导致血糖下降出现低血糖。对于青少年运动员,高强度训练时如果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发生运动性低血糖的风险较高。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阶段,身体对能量的需求和代谢调节可能会有变化,运动时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也可能有所不同。
(二)餐后低血糖
1.反应性低血糖
某些人群存在胰岛素分泌调节异常情况。例如,部分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其胰岛素分泌高峰与血糖高峰不同步。正常情况下,进食后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素正常分泌来降低血糖,而这些人群可能出现胰岛素分泌延迟但分泌量相对较多的情况,在进食后2-3小时,血糖已经下降时,仍然有较多胰岛素分泌,从而导致低血糖。对于老年人,其胰腺功能逐渐衰退,也可能出现类似的胰岛素分泌调节紊乱,引发餐后低血糖。
胃排空过快也是一个因素,如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患者,食物快速进入小肠,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进而引起餐后低血糖。这种情况在术后早期较为常见,患者进食后不久就可能出现心慌、手抖、出汗等低血糖症状。
二、病理性低血糖
(一)内分泌疾病相关
1.胰岛素瘤
胰岛素瘤是一种胰腺β细胞肿瘤,肿瘤细胞会自主分泌过多胰岛素。胰岛素是降低血糖的重要激素,过多的胰岛素会促使血糖过度降低。胰岛素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50岁人群。由于肿瘤持续分泌胰岛素,患者会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如空腹或餐后低血糖发作,发作时血糖可低于2.8mmol/L,同时可能伴有神经精神症状,如意识模糊、抽搐、昏迷等。对于儿童时期发生的胰岛素瘤,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低血糖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可能更为严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2.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垂体前叶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当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生长激素缺乏会影响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会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而肾上腺皮质激素对维持血糖稳定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所以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患者,身体维持血糖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低血糖。老年人由于垂体功能本身有一定退化,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发生低血糖的风险增加,且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引起重视。
(二)肝源性低血糖
1.严重肝病
肝脏是合成和储存糖原的重要器官,同时也是糖异生的主要场所。当发生严重肝病时,如肝硬化、重症肝炎等,肝脏合成糖原和糖异生的能力显著下降。例如,肝硬化患者肝脏结构破坏,肝细胞功能受损,肝糖原储备减少,糖异生途径受阻,无法有效补充血糖,从而容易出现低血糖。对于儿童的严重肝病,由于儿童肝脏代偿能力更弱,低血糖的发生可能更为频繁和严重,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来改善血糖情况。
2.糖原累积症
这是一组由于先天性酶缺陷导致糖原代谢障碍的遗传性疾病。例如,糖原累积症Ⅰ型是由于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或其活性减低,导致糖原分解和糖异生障碍。患者体内糖原不能正常代谢,空腹时血糖不能维持正常水平,反复出现低血糖。这种疾病多在儿童期发病,患儿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肝大、低血糖等表现,需要根据具体的酶缺陷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饮食管理。
(三)其他疾病相关
1.恶性肿瘤
某些恶性肿瘤如肝癌、胃癌等可能导致低血糖。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物质或肿瘤组织摄取过多葡萄糖有关。例如,肝癌细胞可能会分泌一种类似胰岛素的物质,或者肿瘤组织生长迅速,大量消耗葡萄糖,从而引起血糖降低。对于老年人患恶性肿瘤时出现的低血糖,需要综合评估肿瘤情况和血糖状况,及时采取措施纠正低血糖并治疗肿瘤原发病。
2.自身免疫性低血糖
体内存在针对胰岛素或胰岛素受体的自身抗体。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后,可能增强胰岛素的作用,或者抗体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血糖降低。这种情况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可能出现,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自身免疫性低血糖时,患者会反复发生低血糖,需要通过检测自身抗体等相关检查来明确诊断并进行相应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