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咽炎是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病因有局部因素(如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病变、长期张口呼吸)和全身因素(如慢性炎症蔓延、贫血、消化不良、内分泌紊乱、维生素缺乏);临床表现为鼻咽部不适(异物感、干燥感、灼热感)、分泌物增多(黏液性、黏脓性分泌物)及其他症状(咳嗽、头痛);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鼻咽部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局部治疗(鼻咽部冲洗、局部用药)和全身治疗(针对全身疾病);预防需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改善生活环境、注意口腔卫生、增强体质、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一、定义
慢性鼻咽炎是一种发生在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病程一般较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鼻咽部是鼻腔和口咽之间的区域,上起颅底,下至软腭平面,是鼻腔后部的延伸部分。
二、病因
1.局部因素
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急性鼻咽炎如未能彻底治愈,炎症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鼻咽炎。例如儿童时期患急性鼻咽炎后,如果治疗不彻底,就可能为慢性鼻咽炎的发生埋下隐患。
鼻腔鼻窦病变: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如慢性鼻窦炎,其炎性分泌物可长期刺激鼻咽部黏膜,从而引发慢性鼻咽炎。比如患有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鼻窦内的脓性分泌物经窦口流至鼻咽部,不断刺激鼻咽部黏膜。
长期张口呼吸:某些原因导致患者长期张口呼吸,空气没有经过鼻腔的湿润、加温等处理直接进入咽部,使咽部黏膜干燥,易发生慢性炎症。例如患有腺样体肥大的儿童,由于腺样体堵塞后鼻孔,导致张口呼吸,长期如此可引发慢性鼻咽炎。
2.全身因素
慢性炎症蔓延:如慢性扁桃体炎、龋齿等疾病,其炎症可蔓延至鼻咽部,引起慢性鼻咽炎。比如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炎症可波及鼻咽部。
贫血:贫血患者全身抵抗力下降,鼻咽部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从而诱发慢性鼻咽炎。例如缺铁性贫血患者,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使得鼻咽部易发生炎症。
消化不良:长期消化不良可导致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身体抵抗力降低,鼻咽部容易发生慢性炎症。如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胃酸反流至咽部,刺激鼻咽部黏膜。
内分泌紊乱:如女性经期、妊娠期等,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鼻咽部黏膜的状态,增加慢性鼻咽炎的发病风险。例如妊娠期女性,激素水平改变可能导致鼻咽部黏膜充血、水肿,易引发炎症。
维生素缺乏:缺乏维生素A、维生素B等可导致鼻咽部黏膜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慢性炎症。比如长期素食的人群,若不注意补充维生素,就可能出现维生素缺乏,增加患病几率。
三、临床表现
1.鼻咽部不适
异物感:患者常感觉鼻咽部有异物,咳不出、咽不下,尤其是在晨起时较为明显。儿童可能会表现为频繁清嗓,因为他们无法准确表达咽部的异物感。
干燥感:鼻咽部黏膜干燥,患者可自觉鼻咽部干燥,有时需要频繁饮水来缓解。老年人由于自身代谢功能减退,可能更容易出现鼻咽部干燥的情况。
灼热感:部分患者会感到鼻咽部有灼热感,尤其在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后,灼热感可能会加重。
2.分泌物增多
黏液性分泌物:鼻咽部黏膜炎症刺激导致分泌物增多,多为黏液性分泌物,可经后鼻孔流至咽部,患者可出现咳痰的症状,尤其是晨起时咳痰较为明显。儿童的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相对较弱,分泌物排出相对困难,可能会更频繁地咳痰。
黏脓性分泌物:如果合并有细菌感染,分泌物可变为黏脓性,颜色发黄或发绿。
3.其他症状
咳嗽:由于鼻咽部分泌物刺激咽部,可引起刺激性咳嗽,尤其在夜间或晨起时咳嗽可能会加重。对于儿童来说,长期的刺激性咳嗽可能会影响睡眠和生长发育。
头痛:部分患者可出现头痛症状,疼痛部位多在头顶、颞部等,疼痛程度一般较轻,但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四、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急性鼻咽炎反复发作史、鼻腔鼻窦疾病史、全身慢性疾病史等。了解症状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例如询问患者慢性鼻咽炎症状出现前是否有过急性鼻咽炎的发作,以及发作的频率等。
2.体格检查
鼻咽部检查:通过间接鼻咽镜或纤维鼻咽镜检查鼻咽部黏膜情况,可见鼻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增厚,有的可见淋巴组织增生,表现为颗粒状隆起,表面可有黏稠分泌物附着。儿童进行鼻咽部检查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
3.实验室检查: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常规进行实验室检查,但如果怀疑有细菌感染等情况时,可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
五、治疗与预防
1.治疗
局部治疗:
鼻咽部冲洗:使用生理盐水等进行鼻咽部冲洗,可清除鼻咽部的分泌物,减轻炎症刺激。对于儿童来说,要选择合适的冲洗压力和方法,避免造成损伤。
局部用药:可使用鼻咽部局部喷雾或滴鼻药物,如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等,以缓解鼻咽部干燥等症状;如果有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滴鼻液,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全身治疗:如果有全身因素导致的慢性鼻咽炎,要针对全身疾病进行治疗。例如有贫血的患者要纠正贫血;有消化不良的患者要治疗消化不良等。
2.预防
积极治疗鼻部及咽部疾病:及时彻底治疗急性鼻咽炎、鼻腔鼻窦炎症、扁桃体炎等疾病,防止病情迁延转为慢性。儿童患有相关疾病时,家长要重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改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湿润,避免空气污染、干燥等不良环境因素刺激鼻咽部。例如在冬季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适宜范围。
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预防龋齿及口腔炎症的发生,从而减少炎症蔓延至鼻咽部的机会。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增强机体抵抗力。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儿童可进行适合的户外活动,如在公园玩耍等。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长期张口呼吸,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等。例如老年人要注意戒烟,因为吸烟会刺激鼻咽部黏膜,加重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