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饮食需注意多方面:能量摄入适中防超重;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且适量;脂肪要限制饱和与反式脂肪,选健康油脂;碳水化合物以复杂为主;维生素和矿物质要保证合理摄入;儿童患者要营养均衡、注意食物安全性等,老年患者需结合基础病精细调整,如低盐低脂低糖等。
一、能量摄入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注意能量摄入适中,避免超重或肥胖加重心脏负担。一般来说,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活动水平来确定合适的能量摄入量。例如,年轻男性体力活动较多者,每日能量摄入可维持在较高水平,但也需结合体重变化调整,若体重有增加趋势则需适当减少能量摄入。
二、蛋白质摄入
1.优质蛋白为主:应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对心肌细胞的修复和维持心脏功能有一定益处。以鱼类为例,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有益,建议每周食用2-3次深海鱼。
2.控制量:蛋白质摄入量也需适量,一般按每千克体重1.0-1.5克左右摄入,避免过多蛋白质加重肾脏等器官负担,尤其是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更要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
三、脂肪摄入
1.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要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饱和脂肪主要存在于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中,反式脂肪常见于部分加工食品如膨化食品、部分烘焙食品等。应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橄榄油、鱼油等,每日脂肪摄入量占总能量的20%-30%为宜,其中饱和脂肪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的10%。
2.关注脂肪来源: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脂肪摄入也有差异。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保证脂肪摄入满足生长发育需求,但同样要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老年患者则更要严格控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因为老年人代谢功能相对较弱,过多摄入不利于心血管健康。
四、碳水化合物摄入
1.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以复杂碳水化合物为主,如全谷物、糙米、燕麦等,避免过多摄入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精制糖、甜饮料等。复杂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相对较慢,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减少血糖波动对心脏的不良影响。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占总能量的50%-60%较为合适。
2.考虑个体差异: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碳水化合物摄入也有不同。体力活动较少的患者应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而体力活动较多的患者可适当增加,但都要以维持血糖平稳和体重正常为目标。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
1.维生素:
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心肌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柑橘类水果、草莓、猕猴桃、西兰花等,建议每日摄入足够量的这类食物以满足身体需求。
维生素E: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坚果、种子、橄榄油等食物中富含维生素E,可适当摄入。
2.矿物质:
钾:有助于维持心脏的正常节律,食物中香蕉、土豆、菠菜等富含钾,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应保证充足的钾摄入,一般每日钾摄入量可维持在2000-3000毫克左右,但需根据患者的肾功能等情况调整,若合并高钾血症则需限制钾摄入。
镁:对心脏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可从绿叶蔬菜、坚果、全麦食品等中获取镁,每日镁摄入量一般在300-400毫克左右,具体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饮食上除遵循上述原则外,要保证营养均衡以满足生长发育。要注意食物的安全性和适口性,避免食用不易消化或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阶段合理调整食物的质地和种类,如婴儿期以母乳或合适的配方奶为主,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添加辅食,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
2.老年患者: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饮食上需更加精细调整。要注意饮食的低盐、低脂、低糖等,避免食用过咸食物加重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担;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食物要易于消化,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保证营养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