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因素、物理化学因素);其症状有典型的胸痛、心包摩擦音,还有伴随的呼吸困难、全身症状及心脏压塞等其他症状。
一、心包炎的原因
(一)感染性因素
1.细菌感染:
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结核性心包炎是较常见的类型,在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的人群中易发生,结核杆菌可通过血行等途径侵犯心包。
其他细菌,像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心包炎,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细菌经血液循环到达心包引起炎症。
2.病毒感染:
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常见病毒感染是病毒性心包炎的主要原因,病毒可直接侵犯心包,引发炎症反应。在病毒流行季节或有病毒感染接触史的人群中,感染病毒后累及心包的风险增加。
流感病毒等也可能导致心包炎,病毒感染机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针对心包的免疫反应,导致心包炎症。
3.真菌感染:
常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真菌可感染心包,引发真菌性心包炎,感染途径多为血行播散。
(二)非感染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当累及心包时可引起心包炎,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攻击自身组织包括心包,女性患者相对多见,可能与女性激素等因素有关。
类风湿关节炎,也可累及心包,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心包出现炎症,病情活动期时更易发生心包炎相关病变。
2.肿瘤性因素:
原发性心包肿瘤较少见,但继发性心包肿瘤较为常见,如肺癌、乳腺癌等转移至心包,肿瘤细胞在心包膜上生长,刺激心包引起炎症反应。肿瘤引起的心包炎可能导致心包积液等情况,影响心脏功能。
3.物理化学因素:
胸部外伤,如撞击、刺伤等导致心包受损,可引起创伤性心包炎,受伤当时或之后可能出现心包炎症反应。
某些药物,如肼屈嗪、普鲁卡因胺等,可能引起药物性心包炎,具体机制可能与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或免疫反应有关,用药过程中需关注是否出现心包炎相关症状。
放射性损伤,胸部接受放射性治疗的患者,在治疗后一定时间可能出现放射性心包炎,是由于放射线对心包组织的损伤引起炎症。
二、心包炎的症状
(一)典型症状
1.胸痛:
是心包炎较常见的症状,疼痛性质多为尖锐性疼痛,可位于心前区,疼痛可放射至颈部、左肩、左臂等部位,疼痛程度不一,在深呼吸、咳嗽或平卧时可能加重,前倾坐位时疼痛可减轻。例如,结核性心包炎患者常可出现较为明显的胸痛症状,疼痛随着病情变化而有不同表现。
2.心包摩擦音:
是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典型体征,可闻及与心跳一致的搔抓样、高频的声音,多位于心前区,以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最为明显,当心包积液增多时,摩擦音可消失。
(二)伴随症状
1.呼吸困难:
是心包积液时常见的症状,随着心包积液量的增加,呼吸困难逐渐加重。患者可表现为呼吸浅快,身体前倾以缓解呼吸困难。例如,大量心包积液时,心脏受压,回心血量减少,肺淤血,导致呼吸困难明显。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呼吸困难表现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频率加快,而成年女性可能因自身身体结构等因素,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在活动后更为明显。
2.全身症状:
感染性心包炎患者常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如化脓性心包炎患者多有高热、寒战等表现;非感染性心包炎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心包炎可能伴有原发病的相关表现,像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伴有面部红斑、口腔溃疡等。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出现心包炎时,除了心包炎症状外,还会有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肿胀等原发病表现加重的情况。
3.其他症状:
当心包积液量过大导致心脏压塞时,可出现血压下降、颈静脉怒张、奇脉等表现。奇脉是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呼气时又恢复正常的现象。在儿童患者中,心脏压塞时可能更容易出现精神萎靡等表现,需要密切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