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有心力衰竭相关表现如呼吸困难、乏力,心律失常相关表现如心悸、头晕等体征有心脏扩大、肺部体征、水肿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对其有影响,儿童发病进展快,成年发病常见,性别影响小,生活方式中运动、饮食、吸烟饮酒有影响,既往感染或其他心脏疾病史可诱发或增加发病风险。
呼吸困难:是扩张型心肌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早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发生。这是因为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肺循环淤血所致。例如,患者在进行日常活动,如行走、爬楼梯等时,就会感到气促,需要停下来休息才能缓解;严重时可出现端坐呼吸,即患者不能平卧,必须采取端坐位才能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乏力:由于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全身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患者会感到乏力,活动耐力明显降低。无论在休息还是活动状态下,都容易出现疲倦感,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心律失常相关表现
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脏跳动异常,有心慌、心跳加重或不规律的感觉。这是因为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脏电活动紊乱,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等。例如,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心脏突然快速跳动一下,然后又恢复正常,或者感觉到心跳不整齐。
头晕、黑矇甚至晕厥: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输出量骤减,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黑矇,甚至晕厥。尤其是在快速性心律失常或缓慢性心律失常发作时,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比如,患者在突然发生严重心动过缓时,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就会出现眼前发黑、晕倒的情况。
体征表现
心脏扩大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可以发现心界扩大,叩诊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这是由于心肌病变导致心脏各腔室扩大所致。例如,通过心脏听诊可以发现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心尖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等。
肺部体征
当肺循环淤血时,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如果是轻度肺淤血,可能仅在肺底部听到少量湿性啰音;随着淤血加重,湿性啰音可蔓延至肺部中、上部。例如,患者在病情较重时,双肺可闻及广泛的湿性啰音,提示肺淤血较为严重。
其他体征
水肿:晚期患者可出现水肿,常见于下肢、脚踝等部位,严重时可出现全身性水肿。这是因为心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水分潴留引起水肿。另外,还可能出现颈静脉怒张等体征,这是由于右心衰竭导致静脉回流障碍,颈静脉压力升高所致。
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年龄因素
儿童患者: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病,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儿童的心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心肌病变对其心脏功能的影响更为显著。例如,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因为心脏功能不全影响了全身的营养供应。而且儿童对心律失常的耐受性较差,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相关并发症,如晕厥等。
成年患者:成年是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见发病年龄。不同年龄段的成年患者,其病情进展速度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中青年患者如果能早期发现并进行规范治疗,病情可能相对稳定;而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往往病情较重,心功能恶化更快,预后相对较差。
性别因素
男性和女性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率上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病情表现和预后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有研究发现,女性患者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心功能相对维持较好,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不过总体而言,性别对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表现的影响相对较小,主要还是取决于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和个体的整体健康状况。
生活方式因素
运动:适度的运动对心脏功能有一定的益处,但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过度运动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例如,长期进行高强度的竞技性运动可能会增加心肌的损伤风险,导致病情恶化。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缓慢的步行等,可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心肺耐力,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心功能情况制定运动计划。
饮食:不合理的饮食方式可能会影响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病情。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的负担,因此患者需要限制盐的摄入。而富含营养的饮食,如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对心脏功能的维护有一定帮助。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等。
吸烟、饮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病情有不良影响。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加重心肌缺血;饮酒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心肌病变进一步加重。因此,患者需要戒烟限酒,以利于病情的控制。
病史相关影响
既往病史
感染病史:某些病毒感染,如病毒性心肌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例如,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病史,之后逐渐出现心脏相关症状,提示病毒感染可能是诱发扩张型心肌病的因素之一。
其他心脏疾病病史:如果患者既往有其他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可能会增加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的风险。或者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肌瘢痕形成,也可能影响心脏的整体功能,增加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