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预防扩张型心肌病需从多方面入手,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保证均衡营养、控制钠盐摄入,适度运动选合适方式且避免过度;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治疗感染性疾病;避免有害物质接触,戒烟限酒、避免接触有毒物质;定期体检及关注基础疾病,定期做常规检查早期发现异常,管理好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一)合理饮食
1.均衡营养摄入: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例如,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苹果等),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有研究表明,充足的维生素C摄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应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取,如避免过多食用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因为过高的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进而增加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风险。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饮食需求有所差异,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素摄入以支持身体发育;老年人则要注意控制总热量,防止肥胖加重心脏负担。
2.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增加心脏负担,长期高盐饮食是引发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又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例如,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高盐摄入地区的人群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对于患有高血压或有家族心血管疾病史的人群,更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
(二)适度运动
1.选择合适运动方式: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和代谢能力。例如,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够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降低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风险。不同年龄的人群运动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年轻人可以选择强度稍高的运动,如慢跑;老年人则更适合快走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关节炎的人,游泳可能是更合适的运动方式,因为它可以减少关节的负担。
2.避免过度运动:运动应循序渐进,避免突然进行剧烈运动。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尤其是对于原本心脏功能就存在潜在问题的人。例如,突然进行高强度的跑步等运动,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等心脏问题,进而增加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风险。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如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
二、预防感染
(一)预防病毒感染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许多病毒感染是通过接触传播的,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例如,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等都可能引发心肌的炎症反应,进而增加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风险。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应佩戴口罩。对于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要注意个人卫生防护,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等。
2.及时治疗感染性疾病:当发生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如感冒、风疹等,应及时就医并进行规范治疗。一些病毒感染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能会累及心脏,引发心肌炎等疾病,而心肌炎如果迁延不愈可能会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例如,病毒性心肌炎如果治疗不及时,约有10%-20%的患者可能会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等,由于其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感染且感染后病情可能更易加重,因此更要密切关注感染情况,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尽快就医。
三、避免有害物质接触
(一)戒烟限酒
1.戒烟:吸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有研究显示,吸烟者患扩张型心肌病的风险比不吸烟者明显升高。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坚决戒烟。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群,应逐渐减少吸烟量并最终戒烟,可以通过使用戒烟辅助工具、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等方式来帮助戒烟。
2.限酒:过量饮酒会对心脏造成损害。长期大量饮酒可能会导致心肌病变,引发酒精性心肌病,而酒精性心肌病如果进一步发展也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的病理过程相关。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应超过15克。对于本身就有心脏基础疾病风险的人群,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人,更应严格限制饮酒量。
(二)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1.职业防护:如果工作环境中存在有毒物质,如某些化学毒物等,应做好职业防护措施。例如,在化工行业工作的人员,要按照规定佩戴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接触有毒物质可能会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增加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风险。不同职业的人群应根据自身工作环境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心脏健康。
四、定期体检及关注基础疾病
(一)定期体检
1.常规检查项目: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心电图可以检测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早期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心脏超声能够直观地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如心室的大小、心肌的厚度等。建议成年人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对于有家族心血管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缩短体检间隔时间,如每半年进行一次心脏相关检查。儿童也应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心血管疾病史的儿童,通过早期的心脏超声等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心脏问题并采取干预措施。
2.早期发现异常:通过定期体检可以早期发现心脏的微小病变,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例如,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早期,可能仅有心脏结构或功能的轻微改变,通过心脏超声等检查可以发现心室的轻度扩大等情况,此时及时干预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定期体检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基础疾病如果控制不佳,会显著增加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风险,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管理基础疾病
1.高血压管理:如果患有高血压,应积极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对于高危人群(如伴有糖尿病等)应将血压控制得更严格(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高血压会使心脏后负荷增加,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等,进而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适度运动等)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压,常用的降压药物有ACEI类、ARB类等。不同年龄的高血压患者在药物选择上有所差异,老年人使用降压药物时要注意避免过低的血压导致重要脏器灌注不足等问题。
2.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高血糖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神经功能,进而累及心脏。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包括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风险。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合理控制血糖以保障其正常生长发育,同时避免因高血糖对心脏等重要器官造成长期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