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的处理包括急性期休息制动、冷敷、加压包扎;评估损伤程度,判断是否单纯韧带拉伤或警惕骨折等严重损伤;恢复期热敷、康复锻炼;有相应就医指征时及时就医;还需通过运动前充分热身、选择合适场地和装备来预防踝关节扭伤,儿童在各阶段需特别关注其特点进行相应处理。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与制动:发生踝关节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受伤的踝关节继续负重,防止损伤加重。比如坐下或躺下,将受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肿胀。对于儿童,要避免其继续跑动玩耍,确保受伤的踝关节得到充分休息。
2.冷敷:在扭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2-3小时一次。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以成人为例,将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敷在踝关节处;对于儿童,要注意冰袋温度不宜过低,避免冻伤皮肤,可选择温度稍高的冷敷方式。
3.加压包扎: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踝关节进行加压包扎,压力要适中,既能起到限制肿胀进一步发展的作用,又不会影响血液循环。成人和儿童都可采用这种方法,但儿童的皮肤较为娇嫩,包扎时要更加轻柔,密切观察包扎部位的皮肤颜色和血液循环情况。
二、评估损伤程度
1.判断是否为单纯韧带拉伤:如果扭伤后踝关节只是轻度疼痛、肿胀不明显,关节活动受限较轻,可能只是单纯的韧带拉伤。可通过观察受伤部位的外观,若没有明显畸形,一般考虑是单纯韧带拉伤。但即使是单纯韧带拉伤,也需要进行后续的恢复处理。
2.警惕骨折等严重损伤:如果扭伤后踝关节疼痛剧烈、肿胀明显,出现畸形,或者不能站立、行走,可能存在骨折等严重损伤。此时应避免自行移动受伤部位,尽快就医进行X线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儿童,由于其骨骼发育尚未完全,骨折的表现可能不典型,更需要仔细评估,必要时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三、恢复期处理
1.热敷:在受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热敷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和肿胀的吸收。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度保持在40-50℃左右,每次热敷15-20分钟。成人热敷时要注意避免烫伤,儿童则更要严格控制温度和热敷时间。
2.康复锻炼
踝关节屈伸锻炼:坐在椅子上,将受伤的脚放在地上,缓慢地进行踝关节的屈伸动作,每次屈伸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成人和儿童都可以进行,但儿童要在家长的帮助或指导下进行,确保动作规范。
踝关节内外翻锻炼:站立位,缓慢地进行踝关节的内外翻动作,同样每次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通过这些康复锻炼可以增强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恢复踝关节的灵活性。
四、就医指征
1.经过急性期处理后,疼痛、肿胀等症状没有缓解反而加重。
2.怀疑有骨折等严重损伤,如出现明显畸形、不能活动等情况。
3.儿童踝关节扭伤后,由于其恢复能力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若出现异常表现,如持续哭闹、受伤部位明显异常等,应及时就医。
五、预防措施
1.运动前充分热身:在进行运动,如跑步、篮球等运动前,要进行充分的踝关节热身活动,包括踝关节的绕环、屈伸等动作,让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做好准备,降低扭伤的风险。对于儿童,家长要引导其在运动前进行适当的热身,避免运动损伤。
2.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装备:运动时要选择平坦、安全的场地,穿着合适的运动鞋,尤其是进行球类等需要频繁踝关节活动的运动时,合适的运动鞋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和缓冲,减少踝关节扭伤的发生几率。儿童的运动鞋要保证合适的尺码和良好的性能,以保护其踝关节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