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在病程时长、临床表现、病因、治疗原则和预后上均有区别,急性支气管炎病程短、主要对症治疗、预后好;慢性支气管炎病程长、咳嗽咳痰等症状突出、与多种因素相关、治疗需分时期且预后相对差。
一、病程时长区别
1.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病程相对较短,一般起病较急,病程多在3周以内。常因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后蔓延至支气管所致,好发于婴幼儿,多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发病。
2.小儿慢性支气管炎:病程较长,通常反复发作,病程持续超过3个月,且每年发病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反复发作的原因多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因素、气道高反应性等有关,多见于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或有基础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的患儿。
二、临床表现区别
1.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初为干咳,以后可出现咳痰,可伴有发热,体温可高可低,一般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如精神状态尚可,食欲影响不大等,肺部听诊可闻及不固定的干湿啰音,啰音部位不固定,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2.小儿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症状更为突出,多为长期反复咳嗽,以晨起和夜间咳嗽明显,咳痰量相对较多,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部分患儿可伴有喘息,长期患病的患儿可能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因为长期咳嗽、喘息影响呼吸功能,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摄入和氧气的供应,导致身体发育受影响,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的干湿啰音,病程较长者可能会出现肺气肿等体征,如桶状胸等。
三、病因区别
1.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感染是主要病因,常见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也可引起,往往是在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后,病原体向下蔓延至支气管引发炎症。另外,冷空气刺激、粉尘、过敏原等也可能诱发急性支气管炎,但相对感染因素来说是次要的。
2.小儿慢性支气管炎:除了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是重要诱因外,过敏因素较为常见,如对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反复刺激支气管引起慢性炎症;一些患儿可能存在先天性呼吸道结构异常或功能缺陷,如纤毛运动障碍等,导致呼吸道清除功能下降,容易反复发生感染,进而发展为慢性支气管炎;还有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吸入有害气体或颗粒,也会损伤支气管黏膜,引发慢性炎症。
四、治疗原则区别
1.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主要是止咳、化痰、退热等对症处理,如使用止咳糖浆缓解咳嗽,氨溴索口服液化痰等,若体温超过38.5℃,可根据情况使用退热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可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同时要注意让患儿多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需要控制感染,根据病原体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同时进行止咳、平喘、化痰等对症治疗,可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缓解喘息症状,使用化痰药物促进痰液排出;缓解期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免疫力,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指导患儿进行深呼吸等,以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频率。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儿,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五、预后区别
1.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大多数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良好,炎症可完全消退,呼吸道功能可恢复正常,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2.小儿慢性支气管炎:如果能及时去除病因,积极治疗,部分患儿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次数,但如果病情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可能会影响患儿的肺功能,导致肺功能下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更严重的肺部疾病,预后相对较差,尤其是那些有基础疾病或过敏因素难以控制的患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