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脖子扭伤筋后的前期准备是找舒适放松、安静光线适宜且保暖的地方按摩,按摩步骤包括揉按痛点(拇指指腹轻柔揉按痛点,促进血液循环等)、拿捏肌肉(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拿捏手腕肌肉,放松肌肉)、滚法放松(用小鱼际或掌根部往返滚动放松肌肉组织)、屈伸辅助按摩(配合手腕缓慢屈伸结合手法松解粘连等),注意每次按摩15-20分钟,每天1-2次,若出现肿胀加重等严重情况应立即就医,有全身性疾病者按摩需谨慎。
一、前期准备
手脖子扭伤筋后,首先要确保受伤部位处于相对舒适、放松的状态,找一个安静、光线适宜的地方进行按摩操作,同时要注意手部保暖,避免因受凉导致肌肉紧张加重不适。
二、按摩手法及步骤
(一)揉按痛点
1.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在手腕扭伤的痛点处进行轻柔的揉按,力度以能感受到明显的酸胀痛但又可耐受为宜,每次揉按持续1-2分钟,通过揉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疼痛。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力度可适当调整,比如儿童由于身体较为娇嫩,力度要轻柔;老年人若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力度也不宜过大。
2.原理:痛点处往往是肌肉损伤后局部气血瘀滞的部位,揉按能够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依据是中医经络理论以及现代医学中通过机械刺激促进局部代谢的原理。
(二)拿捏肌肉
1.操作方法: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捏手腕周围的肌肉,从手腕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拿捏,比如从手腕掌侧的肌腱处开始,向手背侧的肌肉进行拿捏,每个部位拿捏3-5次。拿捏时要注意力量均匀,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对于从事体力劳动较多的人群,其手部肌肉可能较为发达,拿捏力度可稍大些,但仍要以不引起明显疼痛加剧为准;而长期从事精细工作的人群,手部肌肉相对较弱,拿捏力度需轻柔。
2.原理:拿捏肌肉可以放松紧张的肌肉纤维,缓解肌肉痉挛,现代医学认为这种手法能通过机械刺激调节肌肉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功能,促进肌肉的正常代谢。
(三)滚法放松
1.操作方法:可以使用小鱼际或掌根部,放在手腕扭伤的部位,进行往返的滚动,滚动的频率要适中,一般每分钟120-160次左右,通过滚法进一步放松手腕周围的肌肉组织,放松的范围可适当扩大,包括手腕周围的肌腱、肌肉等。对于有慢性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在进行滚法时要密切关注手部的反应,若出现明显疼痛加重或不适,应立即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
2.原理:滚法通过持续的滚动刺激,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炎性物质的代谢,依据是其可以增加局部的血液灌注量,促进组织的修复。
(四)屈伸辅助按摩
1.操作方法:在进行上述按摩手法的过程中,可配合手腕的缓慢屈伸动作。比如先将手腕缓慢屈曲,然后再缓慢伸展,在屈曲和伸展的过程中,继续结合揉按、拿捏等手法。对于儿童,屈伸动作要轻柔缓慢,避免造成过度的牵拉;老年人若有关节退变等情况,屈伸幅度不宜过大,以自身感觉舒适为准。
2.原理:配合手腕的屈伸动作可以进一步松解关节周围的粘连组织,恢复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从生物力学角度来看,有助于调整关节的对位关系,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三、注意事项
1.时间频率:每次按摩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每天可进行1-2次按摩。对于儿童,按摩时间应适当缩短;老年人若身体耐受情况较好,可根据自身感受适当调整,但也不宜过度频繁按摩导致手部疲劳。
2.禁忌情况:如果手脖子扭伤筋后出现明显的肿胀加重、皮肤瘀斑迅速扩大、手部活动严重受限且伴有剧烈疼痛,甚至出现手指麻木、无力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按摩,并及时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有骨折、神经损伤等严重问题,不能仅依靠按摩处理。对于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的人群,按摩时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因按摩导致血压波动过大或引发心脏不适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