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可通过激素水平检测(如促卵泡生成素、雌二醇、黄体生成素等)、抗苗勒管激素检测、超声检查(观察卵巢体积和卵泡数量)、染色体检查以及甲状腺功能、自身抗体检测等来辅助诊断,不同人群检查时需综合考虑自身情况对结果的影响,特殊人群还需关注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1.激素水平检测
促卵泡生成素(FSH):一般来说,在月经第2-4天检测血清FSH水平,若FSH>10IU/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开始下降,若FSH>25IU/L则高度怀疑卵巢早衰。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参考值不同,育龄期女性正常FSH水平一般在5-10IU/L左右,随着年龄增长,FSH会有一定变化。对于有月经紊乱等疑似卵巢早衰表现的女性,检测FSH是重要的第一步,因为卵巢早衰时,卵巢功能减退,反馈性地促使垂体分泌更多FSH来刺激卵巢排卵,所以FSH会升高。
雌二醇(E2):卵巢早衰患者血清E2水平通常降低,一般<73.2pmol/L。E2由卵巢分泌,卵巢功能衰退后分泌减少,通过检测E2水平可以辅助判断卵巢功能状态。
黄体生成素(LH):卵巢早衰时LH也可升高,LH/FSH比值≥2-3提示卵巢功能异常。LH和FSH一样受卵巢功能影响,当卵巢功能减退时,两者的比例关系会发生变化。
2.抗苗勒管激素(AMH)检测
AMH是由小窦卵泡的颗粒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不受月经周期影响,可反映卵巢储备功能。正常女性AMH水平在2-6.8ng/mL之间,卵巢早衰患者AMH水平会明显降低,通常<0.5ng/mL。它在早期发现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方面有重要意义,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通过检测AMH来初步评估卵巢情况,对于有生育计划或担心卵巢功能的女性是常用的检测指标。
3.超声检查
卵巢体积: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测量卵巢体积,卵巢早衰患者卵巢体积缩小,一般卵巢体积<1-3mL。通过超声观察卵巢的大小、形态等结构变化,能辅助判断卵巢功能。例如,正常育龄女性卵巢体积相对较大,而卵巢早衰时卵巢萎缩变小。
卵泡数量:超声下观察卵巢内卵泡数量,卵巢早衰患者卵巢内小卵泡数量明显减少,一般<5个/侧卵巢。因为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发育受到影响,所以卵泡数量会减少。
4.染色体检查
对于有原发性闭经、青春期延迟等情况的卵巢早衰患者,需要进行染色体检查,以排除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卵巢早衰,如特纳综合征患者常存在染色体核型异常,如45,XO及其变异型等。染色体检查可以从遗传因素角度明确是否为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卵巢早衰,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和遗传咨询等有重要意义。
5.其他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卵巢早衰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其中甲状腺疾病是常见的关联疾病。检测甲状腺功能,如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若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提示自身免疫性因素参与了卵巢早衰的发生。例如,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常合并卵巢早衰,所以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可以排查相关的自身免疫因素。
自身抗体检测:如抗核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自身抗体检测。自身免疫性因素是卵巢早衰的重要病因之一,检测这些自身抗体有助于发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卵巢早衰。如果存在相关自身抗体阳性,提示可能是自身免疫攻击卵巢组织导致卵巢功能衰退。
不同年龄、生活方式不同(如长期熬夜、过度节食等可能影响卵巢功能,进而影响卵巢早衰的检查结果判断)、有相关病史(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等)的人群在检查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影响。例如,长期熬夜的女性可能本身就存在内分泌紊乱,在进行激素水平检测时可能会出现类似卵巢早衰的激素变化假象,所以在检查前需要尽量调整生活方式,以获得更准确的检查结果。对于特殊人群,如育龄期有生育需求且疑似卵巢早衰的女性,在检查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各项指标对生育功能的影响,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