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肌肉拉伤后疼痛助眠,可从物理降温、姿势调整、药物辅助、分散注意力等方面入手。48小时内冷敷、后热敷;找舒适体位防压伤;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还可听音乐、冥想深呼吸分散注意力。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物理降温缓解
1.冷敷:在肌肉拉伤后的48小时内,可使用冷敷来减轻疼痛和肿胀。用冰袋或冷毛巾包裹毛巾后敷在受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低温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炎性物质的渗出,从而缓解疼痛。对于儿童来说,由于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时间和冰袋与皮肤的间隔,避免冻伤。成人则需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调整,但也不宜过长时间冷敷。
2.热敷:受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性物质的吸收。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以皮肤感觉温热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对于有糖尿病等病史的人群,由于其皮肤感觉可能不太敏感,热敷时要特别注意温度,防止烫伤。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热敷时可适当延长时间,但同样要注意温度和皮肤状况。
二、姿势调整助眠
1.舒适体位:寻找一个能让受伤肌肉放松且舒适的体位睡觉。例如,可以在受伤肌肉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受伤部位处于稍微抬高的状态,这样有助于减轻肿胀,缓解疼痛。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舒适体位。比如女性可能更倾向于侧卧位时在两腿之间夹一个枕头来保持舒适,男性可能更习惯仰卧位时在腰部下方垫合适的物体。有腰椎病史的人群则要特别注意保持腰部的生理曲度,避免加重腰部肌肉的负担。
2.避免压迫受伤部位:睡觉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身体压迫到受伤的肌肉,否则会加重疼痛,影响睡眠。无论是侧卧、仰卧还是俯卧,都要时刻留意受伤部位的位置,确保其不受压。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调整睡姿,防止孩子在睡眠中不自觉地翻身压迫到受伤肌肉。有睡眠障碍病史的人群可能需要更加留意睡姿,必要时可以使用辅助工具来固定体位。
三、药物辅助镇痛
1.非甾体抗炎药:可以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的作用。但对于儿童,要谨慎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或者同时采取保护胃肠道的措施。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也需要调整剂量,并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
2.外用药物:还可以使用外用的止痛药物,如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将其涂抹在受伤肌肉表面,通过皮肤吸收发挥镇痛作用。外用药物相对口服药物来说,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但对于皮肤敏感的人群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使用前要先在小块皮肤上进行测试。儿童使用外用药物时要注意避免涂抹到口腔、眼睛等黏膜部位,并且要在成人监护下使用。有皮肤破损的受伤部位则不能使用外用止痛药物,防止刺激伤口。
四、分散注意力助眠
1.听舒缓音乐:播放一些舒缓、轻柔的音乐,如古典音乐、自然音效音乐等。音乐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起到放松身心的作用,从而帮助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促进睡眠。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对音乐的偏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喜欢节奏轻快且旋律简单的儿歌音乐,成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古典音乐等,老年人可能更倾向于传统的轻柔音乐。有听力障碍的人群则不适合通过听音乐来分散注意力。
2.冥想或深呼吸:进行冥想或深呼吸练习。深呼吸可以使身体放松,减少紧张情绪。冥想能够帮助集中注意力,将注意力从肌肉疼痛上转移开。比如采用腹式深呼吸,慢慢地吸气,让腹部隆起,然后慢慢地呼气,让腹部收缩,每次练习10-15分钟。对于儿童,可以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深呼吸练习,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他们配合。有焦虑症等病史的人群在进行冥想或深呼吸时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专注导致焦虑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