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损伤打管状长腿石膏有适应证,操作需评估准备、正确包扎,护理要关注血液循环、石膏部位及康复指导,还需注意特殊人群及并发症预防,包括儿童、老年患者特殊情况及石膏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预防。
一、膝关节损伤打管状长腿石膏的适应证
膝关节损伤后,当需要对膝关节进行制动以促进损伤修复时,若符合以下情况可能需要打管状长腿石膏:例如严重的膝关节韧带损伤,包括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以及内外侧副韧带的较严重损伤,通过打管状长腿石膏可以限制膝关节的异常活动,为韧带的修复创造相对稳定的环境;还有一些骨折累及膝关节的情况,如胫骨平台骨折等,在一定治疗阶段需要通过管状长腿石膏来固定膝关节,防止骨折端移位,利于骨折愈合。
二、打管状长腿石膏的操作流程
1.评估与准备
首先要对患者膝关节损伤情况进行详细评估,包括损伤的类型、程度等。准备好合适规格的石膏绷带、剪刀等器材。根据患者膝关节及下肢的长度等测量数据选择合适尺寸的管状长腿石膏。
对于儿童患者,要考虑其骨骼发育情况,石膏的松紧度等要更精准把握,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或过松达不到固定效果。
2.包扎过程
将石膏绷带浸泡在常温水中,待气泡排尽后取出,轻轻挤去多余水分。然后从患者足部开始向上缠绕,缠绕时要均匀平整,保证石膏绷带贴合肢体,但又不能过紧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对于膝关节部位要重点固定,确保膝关节处于适当的功能位(一般膝关节功能位为伸直位或稍屈曲位,具体根据损伤情况和医生判断),逐渐向上缠绕至大腿部位,一般要覆盖足够长度以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
三、打管状长腿石膏后的护理要点
1.血液循环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肢体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以及患者的感觉等。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皮肤较薄,血液循环观察更为重要。如果发现肢体远端出现苍白、发紫、温度降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情况,可能是石膏过紧导致血液循环受阻,需及时就医处理。
对于成年患者,也要定期检查,一般每1-2小时观察一次,重点关注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
2.石膏固定部位护理
保持石膏清洁干燥,避免受潮。如果是儿童患者,要防止其玩耍时弄脏石膏,影响固定效果。如果石膏不慎被水浸湿,要及时更换,因为潮湿的石膏不仅固定效果下降,还可能导致皮肤损伤等问题。
注意观察石膏边缘部位皮肤情况,防止石膏边缘对皮肤造成压迫性损伤。对于膝关节部位的石膏边缘,要检查是否有摩擦皮肤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保护。
3.康复指导
在打石膏期间,要根据患者的损伤情况进行适当的康复指导。对于成年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非固定关节的主动活动,如足趾的屈伸活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等。对于儿童患者,要鼓励其进行适当的活动,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石膏松动等情况。同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打石膏的重要性以及后续可能的治疗等情况,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四、打管状长腿石膏的注意事项
1.特殊人群注意
儿童患者: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石膏固定时要注意不能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石膏的松紧度要适宜,过紧可能限制骨骼生长,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同时,要加强对儿童的心理护理,因为儿童可能对打石膏等治疗过程不太适应,要让其配合治疗。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要注意观察血糖等情况,因为糖尿病患者皮肤愈合能力相对较差,石膏固定期间更要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出现皮肤破溃等情况。同时,老年患者的血液循环功能相对较弱,更要密切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2.并发症预防
要预防石膏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打管状长腿石膏的患者,尤其是长时间固定的情况,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腹部不适、呕吐等石膏综合征的表现。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处理,调整石膏等治疗措施。另外,还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在允许范围内),促进血液循环,对于高危患者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如使用弹力袜等辅助手段,但具体要根据患者整体情况由医生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