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有多种症状表现,包括疼痛(急性疼痛且活动时加剧)、肿胀(局部且程度因伤而异)、淤血(皮下青紫色且有出现时间规律);受伤部位活动受限,主动活动时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被动活动时外力牵拉受限;触诊检查有压痛(局部明显且程度反映伤重)和肌肉紧张度异常;影像学检查中超声可显示肌肉结构及有优局限性,MRI能精确显示肌肉损伤情况。
一、症状表现
1.疼痛
急性疼痛:肌肉拉伤时,患者往往会突然感到受伤部位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轻者可能只是稍有隐痛,重者则如刀割般剧烈。例如运动中突然拉伤腿部肌肉,会即刻出现明显疼痛。不同年龄人群感受疼痛的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但疼痛是肌肉拉伤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对于儿童,由于其表述能力可能相对较弱,但也会通过哭闹等方式表达不适;老年人肌肉本身功能有所减退,拉伤后疼痛可能相对更敏感一些。
活动时疼痛加剧:当患者活动受伤部位相关肌肉时,疼痛会明显加重。比如手臂肌肉拉伤,在抬手、屈伸手臂等动作时,疼痛会比静止时严重得多。这是因为肌肉在活动过程中会牵拉受伤的部位,刺激受损的组织,从而引发更强烈的疼痛。
2.肿胀
局部肿胀:受伤肌肉周围可能会出现肿胀现象,这是由于肌肉拉伤导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和组织液渗出积聚在肌肉周围引起的。一般在拉伤后的数小时内开始出现肿胀,肿胀程度因拉伤的严重程度而异。轻度拉伤可能只是轻微肿胀,而重度拉伤则肿胀较为明显,甚至可能影响受伤部位的外观,使受伤部位看起来比正常部位更鼓。不同性别在肌肉拉伤后肿胀表现可能无明显本质差异,但女性可能更关注外观变化,对肿胀可能会更敏感一些。
肿胀范围:肿胀通常局限在拉伤的肌肉及其周围组织区域。例如大腿肌肉拉伤,肿胀主要集中在大腿的相应部位,而不会扩散到很远的地方,但如果拉伤严重,也可能会影响到附近组织,导致周围组织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肿胀反应。
3.淤血
皮下淤血:在肌肉拉伤部位的皮下可能会出现淤血现象,表现为皮肤呈现青紫色。这是因为拉伤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渗透到皮下组织中形成的。淤血的范围和严重程度与肌肉拉伤的程度相关,轻度拉伤淤血范围较小,重度拉伤淤血范围较大。对于儿童,由于皮肤较薄,淤血可能更容易观察到;老年人血液循环相对较慢,淤血吸收可能会相对缓慢一些。
淤血出现时间:一般在肌肉拉伤后的1-2天内开始出现淤血,随着时间推移,淤血可能会先加重然后逐渐吸收消退。
二、受伤部位的活动受限
1.主动活动受限
肌肉收缩受限:受伤肌肉主动收缩时会受到明显限制。比如小腿肌肉拉伤,患者难以自主完成踮脚等需要小腿肌肉收缩的动作。不同年龄人群由于肌肉力量和活动能力的差异,主动活动受限的表现有所不同。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肌肉拉伤后主动活动受限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老年人肌肉力量减退,本身活动能力就有限,肌肉拉伤后主动活动受限会进一步影响其日常活动,如行走、上下楼梯等动作都会受到较大影响。
活动范围减小:受伤部位的关节活动范围会因为肌肉拉伤而减小。例如肩部肌肉拉伤,肩关节的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活动范围都会明显缩小,患者无法像正常时那样自由活动肩关节。
2.被动活动受限
外力牵拉受限:当对受伤肌肉进行被动牵拉时,患者会感到明显疼痛且活动受限。比如医生检查腿部肌肉拉伤时,被动牵拉小腿肌肉会引起患者强烈的不适,并且无法将小腿牵拉到正常的活动范围。对于女性,可能在就医时对这种被动检查的耐受性相对男性可能略有不同,但这主要是个体差异,而非性别特异性的本质差异。老年人由于肌肉弹性等功能下降,被动活动受限可能相对更明显,而且在检查或康复过程中需要更加轻柔,避免加重损伤。
三、触诊检查
1.压痛
局部压痛明显:用手触摸受伤肌肉部位时,会发现有明显的压痛。压痛的位置相对固定,就是在肌肉拉伤的部位。通过触诊可以准确找到疼痛最明显的区域,这有助于判断肌肉拉伤的具体位置。不同年龄人群在触诊时的反应可能不同,儿童可能因为怕痛而不太配合触诊,但专业医生可以通过经验和轻柔的操作来准确判断;老年人由于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肌肉感觉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但仍可以通过仔细的触诊来发现压痛部位。
压痛程度:压痛程度可以反映肌肉拉伤的严重程度,轻度拉伤压痛相对较轻,重度拉伤压痛非常明显,甚至难以触碰。
2.肌肉紧张度异常
受伤肌肉紧张度改变:正常肌肉具有一定的紧张度,而肌肉拉伤后,受伤肌肉的紧张度会发生变化。可能表现为受伤肌肉紧张度降低,触摸时感觉肌肉松软无力;或者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肌肉保护性收缩,受伤肌肉紧张度升高,但这种紧张度与正常的肌肉紧张度不同,是一种异常的紧张状态。例如大腿肌肉拉伤,触摸时可以感觉到与正常大腿肌肉紧张度的差异。对于女性,在康复过程中如果出现肌肉紧张度异常,可能需要更加关注康复训练的强度和方式,以避免影响肌肉的恢复;老年人由于肌肉本身功能的衰退,肌肉紧张度异常可能会对其日常活动产生更大的影响,需要在康复治疗中特别注意调整。
四、影像学检查辅助判断
1.超声检查
对肌肉损伤的显示: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肌肉的结构。对于肌肉拉伤,超声能够观察到肌肉纤维是否断裂、断裂的程度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例如可以看到肌肉纤维出现连续性中断,周围有渗出等情况。不同年龄人群进行超声检查时,操作方式基本相同,但儿童可能需要在安静状态下配合检查,老年人如果有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可能需要特殊的摆放体位来进行检查。超声检查相对简便、无创,能够较为及时地为医生提供肌肉拉伤的相关信息。
优势与局限性:超声检查的优势在于可以实时动态观察肌肉的情况,并且价格相对较为低廉,对软组织的分辨率也比较高。局限性是对于一些深层肌肉的观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且医生的操作经验对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有一定影响。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精确显示肌肉损伤:MRI检查能够更精确地显示肌肉拉伤的情况,包括肌肉纤维的细微损伤、水肿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的受累程度等。它可以清晰地呈现出肌肉拉伤是属于轻度的纤维损伤还是重度的撕裂等情况。在不同年龄人群中,MRI检查的必要性和解读方式基本一致,但儿童进行MRI检查时需要注意固定好身体,避免因不配合而影响检查图像质量;老年人如果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需要提前告知医生,因为金属植入物可能会影响MRI检查的结果。MRI检查对于判断肌肉拉伤的严重程度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