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心肌疾病,由不同病因致心肌病变,常表现出心力衰竭相关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水肿)、心律失常相关症状(如心悸、头晕黑矇甚至晕厥)及其他症状(如胸痛、咳嗽咯血),不同年龄患者表现有差异,需通过相关检查鉴别诊断。
心力衰竭相关症状:
呼吸困难:这是较为常见的症状,早期可能在活动后出现气短,随着病情进展,休息时也可能发生。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肺循环淤血,就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开始可能只是在劳累、运动时感到气促,逐渐发展到平卧时气短明显,需要端坐呼吸来缓解。不同年龄的患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因为儿童的心肺功能储备相对较弱,心功能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较早出现呼吸困难的表现;老年人可能本身就存在心肺功能的减退,心肌病导致的呼吸困难更容易被忽视,但也是逐渐加重的过程。
乏力:患者会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心肌病,心功能受损后,身体各组织器官得不到充分的血液供应,就会出现乏力症状。比如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肥厚影响心脏的舒张功能,心脏输出量减少,全身组织灌注不足,就会经常感到疲倦、乏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水肿:多见于下肢、脚踝等部位,严重时可波及全身。这是因为心功能不全导致体循环淤血,静脉回流受阻,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引起水肿。右心受累为主的心肌病,如右心室心肌病,更容易出现下肢水肿等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在儿童心肌病患者中,水肿可能不太容易被发现,因为儿童的皮肤较薄,水肿可能首先表现在眼睑等部位;而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弹性下降等因素,水肿可能更明显,且消退较慢。
心律失常相关症状:
心悸:患者可自觉心跳过快、过慢或不规则。很多心肌病患者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心房颤动等。例如酒精性心肌病患者,长期大量饮酒导致心肌损害,容易出现心律失常,患者会感觉心脏跳动异常,有心慌、心悸的感觉。不同年龄的人群对心律失常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可能对心律失常的感知相对不敏感,但如果心律失常严重,也会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等表现;老年人本身心脏传导系统可能存在退行性变,心肌病导致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加重这种情况,心悸症状可能更明显,且可能伴有头晕等不适。
头晕、黑矇甚至晕厥:严重的心律失常会导致心脏输出量骤减,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黑矇,甚至晕厥。比如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等原因,容易发生心律失常,进而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相关症状。儿童发生晕厥时需要特别重视,因为可能会导致意外伤害,需要及时就医评估;老年人发生晕厥则可能增加跌倒、骨折等风险,需要密切关注其发作时的情况,如发作前是否有诱因、发作时的心率等情况,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其他症状:
胸痛:部分心肌病患者会出现胸痛,尤其是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心肌肥厚,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可出现劳力性胸痛,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等。不同年龄患者胸痛的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心肌病患者胸痛相对较少见,若出现可能表述不清;老年患者可能本身就有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心肌病导致的胸痛需要与冠心病引起的胸痛相鉴别,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来明确病因。
咳嗽、咯血:当心肌病导致肺淤血较严重时,可能会出现咳嗽,严重时可伴有咯血。例如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肺淤血明显时会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有时可能咳出粉红色泡沫痰,这是因为肺淤血导致肺泡和支气管黏膜毛细血管破裂等原因。儿童患者出现咳嗽、咯血时需要考虑心肌病的可能,同时要注意与呼吸系统疾病相区分;老年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时也需要综合评估心脏和肺部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