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室壁厚度及运动异常,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厚度比值≥1.5为重要特征,收缩期室间隔向左室流出道运动异常可致狭窄;能测量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可见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加重梗阻;可发现左心房增大及二尖瓣反流;不同年龄、性别、病史患者术中超声表现有相应特点,儿童心肌肥厚判断标准不同且左室流出道梗阻情况可变,老年患者需注意合并其他疾病影响,性别对超声表现直接影响小但预后有差异,长期病史伴心功能不全者有左室收缩功能减低等表现,有并发症病史者需观察心房内情况。
肥厚型心肌病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心室壁厚度及运动异常,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厚度比值≥1.5为重要特征,收缩期室间隔向左室流出道运动异常可致狭窄;能测量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可见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加重梗阻;可发现左心房增大及二尖瓣反流;不同年龄、性别、病史患者术中超声表现有相应特点,儿童心肌肥厚判断标准不同且左室流出道梗阻情况可变,老年患者需注意合并其他疾病影响,性别对超声表现直接影响小但预后有差异,长期病史伴心功能不全者有左室收缩功能减低等表现,有并发症病史者需观察心房内情况。
一、心室壁厚度及运动异常表现
肥厚型心肌病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可清晰显示心室壁厚度,通常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厚度比值≥1.5是重要特征。在运动异常方面,肥厚的心肌运动幅度可能减低,室间隔部位肥厚时,收缩期室间隔向左室流出道方向运动异常,可导致左室流出道狭窄。例如,有研究表明约60%-70%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存在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且收缩期室间隔向左室流出道运动增强的情况,这种异常运动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密切相关。
二、左室流出道梗阻相关表现
1.压力阶差测量
术中经胸或经食管超声可测量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正常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一般小于30mmHg,而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由于室间隔肥厚等因素,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可明显增大,部分患者可超过50mmHg甚至更高。通过超声的连续波多普勒技术可以准确测量左室流出道的血流速度,进而根据伯努利方程计算压力阶差。
2.二尖瓣前向运动(SAM征)
超声下可见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运动,靠近室间隔,这会加重左室流出道梗阻。SAM征的出现与左室流出道压力梯度、心室收缩时二尖瓣装置与肥厚室间隔的相互作用有关。当心室收缩时,左室流出道压力迅速升高,二尖瓣前叶受到向左室流出道的压力,导致其向室间隔方向运动,进一步阻碍左室流出道血流,形成恶性循环,使梗阻加重。
三、左心房及瓣膜情况
1.左心房增大
由于左室流出道梗阻,左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左心房需要代偿性增大以容纳更多血液,术中超声可发现左心房内径增大,一般左心房前后径超过40mm可考虑左心房增大。左心房增大与患者的预后相关,长期左心房增大可能导致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增加。
2.二尖瓣反流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常伴有二尖瓣反流,超声可观察到二尖瓣反流的程度。二尖瓣反流的发生机制与二尖瓣装置的结构异常以及左室流出道梗阻导致的左室压力变化有关。轻度二尖瓣反流可能是由于二尖瓣叶在收缩期的位置异常,中度或重度反流则会进一步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加重患者的症状。
四、对不同年龄、性别及病史患者的影响及超声表现特点
1.年龄因素
对于儿童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术中超声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患者的心肌肥厚可能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特点,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厚度比值的判断标准可能需要结合儿童的正常生理范围。例如,儿童正常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厚度比值一般小于1.3,当比值≥1.5时更提示肥厚型心肌病。而且儿童患者的左室流出道梗阻情况可能随着生长发育而变化,超声监测需要动态关注。
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等,术中超声除了要关注肥厚型心肌病本身的表现外,还需注意是否存在心肌缺血等情况对肥厚心肌运动及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影响。
2.性别因素
一般来说,性别对肥厚型心肌病术中超声表现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小,但在病情进展和预后方面可能存在差异。有研究发现,女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相同心肌肥厚程度下,可能左室流出道梗阻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与男性有所不同,但术中超声主要还是以观察心室壁厚度、左室流出道情况等客观指标为主。
3.病史因素
对于有长期肥厚型心肌病病史且已经出现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术中超声除了上述的心室壁、左室流出道等表现外,还可发现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如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一般LVEF低于50%提示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同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心房可能进一步增大,二尖瓣反流程度可能更重。
对于有过肥厚型心肌病相关并发症,如心房纤颤病史的患者,术中超声除了关注基础的肥厚型心肌病表现外,还需观察心房内情况,是否存在心房血栓等情况,若存在心房血栓,术中超声可发现心房内异常回声团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