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脱臼是骨端脱离正常解剖位置,由较大外力致关节对合破坏,有畸形、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影像学可查且关节稳定性差;手腕扭伤是韧带受过度牵拉损伤,由不当动作致,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X线可排骨折,MRI可看韧带损伤,关节稳定性基本正常。年龄上儿童复位易但需注意固定,老人恢复慢易再脱臼;性别无明显差异,生活方式中运动爱好者和手工劳动者易受伤;儿童需及时就医固定观察,老人康复要加强营养、循序渐进训练防再伤。
一、定义与机制
手腕脱臼:是指构成手腕关节的骨端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多由较大外力作用导致,例如暴力扭转、摔倒时手部撑地等,关节的正常对合关系遭到破坏。
手腕扭伤:通常是手腕关节周围的韧带受到过度牵拉而引起损伤,多因手腕的不当扭转、屈伸等动作造成,韧带纤维部分撕裂或过度伸展。
二、症状表现
手腕脱臼
畸形:手腕外观可能出现明显异常,如形状改变、局部隆起等,不同类型的脱臼畸形表现有所差异。
疼痛:疼痛较为剧烈,且持续存在,活动手腕时疼痛加剧。
功能障碍:手腕几乎丧失正常的活动功能,无法进行正常的屈伸、旋转等动作。
手腕扭伤
疼痛:疼痛程度相对脱臼较轻,但也会随手腕活动而加重,一般在受伤部位有压痛。
肿胀:受伤部位会出现肿胀,程度因损伤轻重而异,轻的可能仅有轻微肿胀,重的肿胀较明显。
活动受限:手腕活动会受到一定影响,但相比脱臼,活动受限程度较轻,仍可能进行部分活动,但会有疼痛等不适。
三、体征检查
手腕脱臼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清晰看到骨端的错位情况,是诊断手腕脱臼的重要依据,能明确脱臼的部位和类型。
关节稳定性检查:脱臼的关节稳定性极差,按压或活动时可感觉到骨端的异常移动。
手腕扭伤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一般无骨折等情况,但可排除是否有伴随的骨损伤,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更清晰显示韧带损伤的程度,如韧带是否撕裂、水肿等。
关节稳定性检查:手腕扭伤时关节稳定性基本正常,按压或活动时韧带损伤部位有疼痛,但骨端无异常移动。
四、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
年龄
儿童:儿童手腕脱臼多与玩耍时的不当牵拉等外力有关,由于儿童骨骼、韧带相对较嫩,脱臼后复位相对较易,但需注意复位后的固定等处理;儿童手腕扭伤可能因活泼好动,活动过度导致,相对成人恢复可能较快,但也需关注避免反复损伤影响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手腕脱臼或扭伤可能与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脱臼复位后恢复较慢,且容易再次发生脱臼;手腕扭伤后恢复时间较长,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组织修复能力减弱。
性别: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生活方式不同可能有影响,如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时更易发生手腕脱臼或扭伤,女性若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等导致活动时手腕受力不当也可能出现相关损伤。
生活方式
运动爱好者:经常进行篮球、排球等需要频繁手腕活动、发力的运动者,手腕脱臼或扭伤的风险较高,运动中不正确的姿势、过度用力等容易导致损伤。
长期从事手工劳动者:如长时间使用手腕进行精细手工操作或重体力手工劳作的人,手腕关节长期处于劳损状态,更容易发生扭伤,若劳损基础上再受到外力可能引发脱臼。
五、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儿童发生手腕脱臼或扭伤后,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就医,复位后要注意固定,避免孩子过度活动受伤手腕,固定期间要观察手指的血液循环等情况,因为儿童骨骼韧带发育尚未成熟,不当处理可能影响手腕正常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手腕脱臼或扭伤后,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营养,尤其是补充钙剂等有助于骨骼修复的营养物质,康复训练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家人要协助老人进行日常活动,防止再次受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