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伤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问受伤情况(机制、时间)和症状表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有无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体格检查包括观察腰部外观(肿胀、淤血、畸形)、压痛检查(压痛部位、有无放射痛)、腰部活动度检查;影像学检查有X线(排除骨折等)、CT(助诊腰椎间盘突出等)、MRI(看软组织损伤)。
一、病史采集
1.受伤情况
询问患者急性腰扭伤的具体受伤机制,例如是弯腰搬重物、腰部突然扭转、腰部受到撞击等情况。不同的受伤机制可能提示不同的腰部组织损伤情况,比如腰部突然扭转易导致腰部肌肉、韧带的扭伤或拉伤。对于儿童,需了解其是否有过度弯腰、剧烈活动等可能导致急性腰扭伤的行为;对于老年人,要考虑其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轻微的动作也可能引发腰扭伤。
记录受伤的时间,这有助于判断病情的发展阶段以及后续的治疗和康复规划。
2.症状表现
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疼痛通常位于腰部一侧或两侧,性质可为刺痛、胀痛或酸痛等。儿童表达疼痛可能不太准确,需通过观察其表情、活动情况等来判断;老年人由于可能合并其他疾病,疼痛表现可能不典型,需综合评估。疼痛程度可通过患者的描述大致判断,如轻度疼痛可忍受,重度疼痛影响活动和睡眠等。
询问是否伴有下肢放射痛,若有下肢放射痛,需考虑是否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等情况。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下肢放射痛的意义可能不同,例如年轻男性体力劳动者出现下肢放射痛要高度警惕腰椎间盘突出症。
有无腰部活动受限的情况,患者是否能正常弯腰、转身、起床等。儿童可能因疼痛而拒绝正常的腰部活动,老年人则可能因腰部肌肉力量下降、关节灵活性降低等因素导致活动受限程度有所不同。
二、体格检查
1.腰部外观
观察腰部有无肿胀、淤血等情况。年轻人活动量大,受伤后肿胀、淤血可能相对明显;老年人血液循环较差,肿胀、淤血可能不显著。
检查腰部有无畸形,如脊柱侧弯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脊柱畸形可能有不同的原因,需与先天性脊柱发育异常等鉴别;老年人脊柱退变可能导致脊柱畸形。
2.压痛检查
按压腰部各个部位,确定压痛最明显的位置。一般急性腰扭伤压痛部位多在受损的肌肉、韧带附着处。不同的压痛部位提示不同的损伤组织,如腰椎棘突旁压痛明显可能涉及腰部肌肉或小关节损伤。儿童皮肤较娇嫩,按压时需注意力度适中;老年人骨质较疏松,按压时要避免造成额外损伤。
检查有无放射痛,即在压痛部位按压时,疼痛是否向其他部位放射,如向下肢放射等,这对于判断是否合并神经根受压等情况很重要。
3.腰部活动度检查
测量腰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活动范围。急性腰扭伤患者腰部活动度会明显受限,不同方向的活动受限程度不同。儿童腰部活动度相对较大,但急性腰扭伤时也会因疼痛而明显受限;老年人腰部活动度本身较差,急性腰扭伤后活动受限可能更严重。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常规进行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主要目的是排除腰椎骨折、脱位等严重疾病。对于儿童,X线检查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尽量采用合适的投照条件;老年人可能存在腰椎骨质增生、退变等基础情况,X线检查可帮助明确是否有骨折等急性病变与基础退变的鉴别。X线可显示腰椎的骨骼结构,如椎体形态、椎间隙等情况,若有骨折则可见骨质连续性中断等表现。
2.CT检查
当X线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怀疑有腰椎间盘突出、小关节病变等情况时,可考虑进行CT检查。CT对于腰椎小关节的病变、椎间盘的情况显示更为清晰。儿童进行CT检查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辐射;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CT检查时要注意其能否配合检查体位等。
3.MRI检查
对于怀疑有腰部肌肉、韧带、椎间盘等软组织损伤的情况,MRI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它可以清晰显示腰部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如肌肉撕裂、韧带损伤、椎间盘髓核突出等。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在进行MRI检查时,需注意其身体状况对检查的影响,例如老年人若有心脏起搏器等植入物则不能进行MRI检查;儿童检查时需注意安抚,使其保持安静以保证检查图像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