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腰扭伤的处理包括急性期休息、冷敷,缓解期物理治疗、药物辅助、康复锻炼、生活方式调整,若疼痛持续不缓解伴下肢麻木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严重疾病,具体有急性期休息与冷敷,缓解期物理治疗(热敷、按摩、红外线照射)、药物辅助、康复锻炼(腰部伸展、旋转运动)、生活方式调整(姿势调整、腰部保护、避免劳累),特殊情况及时就医排查严重疾病。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老年人腰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尽量卧床休息,避免腰部进一步受力,以减轻疼痛和防止损伤加重。因为腰部扭伤后,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处于损伤状态,休息可以减少对损伤部位的刺激,有利于损伤修复。
2.冷敷:在腰扭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扭伤部位,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和肿胀,缓解疼痛。这是因为冷敷能够降低局部组织的温度,抑制神经末梢的感觉,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程度。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但仍需注意冷敷的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皮肤。
二、缓解期治疗
1.物理治疗
热敷:在腰扭伤48小时后,可改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腰部,温度以皮肤能耐受为宜,每次热敷20-30分钟,每天3-4次。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缓解肌肉痉挛。对于老年人来说,血液循环相对较慢,热敷有助于改善腰部的血液供应,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按摩:可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度的腰部按摩,按摩能放松腰部紧张的肌肉,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但要注意按摩的力度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加重损伤。老年人的腰部肌肉、骨骼等组织相对脆弱,按摩时需特别谨慎,防止造成二次损伤。
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改善腰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和炎症。红外线照射可以穿透皮肤深层,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对腰扭伤后的恢复有一定帮助。老年人接受红外线照射时,要注意照射距离和时间,避免烫伤。
2.药物辅助: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由于老年人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使用药物时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例如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在缓解腰扭伤引起的疼痛和炎症方面有一定作用,但老年人使用时需谨慎评估风险。
三、康复锻炼
1.腰部伸展运动:在疼痛缓解后,可进行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如仰卧位屈膝抱腿,缓慢将一侧膝关节拉向胸部,保持10-15秒,然后换另一侧,每天可进行3-4组,每组每侧2-3次。这种运动可以逐渐增加腰部的活动度,增强腰部肌肉力量。老年人进行康复锻炼时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调整运动强度和幅度。
2.腰部旋转运动:坐位时,缓慢转动腰部,左右交替进行,每次转动尽量达到最大幅度,但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天可进行3-4组,每组5-10次。腰部旋转运动有助于恢复腰部的正常活动范围,增强腰部肌肉的协调性。
四、生活方式调整
1.姿势调整: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弯腰驼背或长时间弯腰劳作。正确的姿势可以减轻腰部的压力,预防腰扭伤的再次发生。例如坐姿时应保持腰部挺直,臀部尽量靠在椅背上,双脚平放在地面;站立时要收腹挺胸,双肩平稳。
2.腰部保护:必要时可使用腰围辅助保护腰部,但不宜长期佩戴,以免导致腰部肌肉萎缩。佩戴腰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腰部的过度活动,减轻腰部的负担,但长期佩戴会使腰部肌肉得不到锻炼,反而影响腰部功能。老年人使用腰围时要选择合适的尺寸,并且在佩戴期间也要适当进行腰部的活动和锻炼。
3.避免劳累:老年人要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长时间弯腰等容易引起腰扭伤的活动。要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腰部过度劳累。例如在进行家务劳动时,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一次性长时间弯腰做家务。
五、特殊情况注意
对于老年人腰扭伤后疼痛持续不缓解或伴有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除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严重疾病。因为老年人骨质相对疏松,腰扭伤后更易发生骨折等严重情况,同时腰椎病变也较为常见,这些严重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