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扭伤的处理包括急性期的休息、冷敷、加压包扎,缓解期的热敷、物理治疗、药物辅助,康复锻炼以及预防复发的保持正确姿势、加强腰部肌肉锻炼、避免腰部过度劳累等方面,各阶段针对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以促进腰部扭伤恢复并预防复发。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腰部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尽量卧床休息,避免腰部进一步受力,让受伤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得到放松,利于恢复。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其过度玩耍、奔跑等加重腰部负担的行为;成年女性若处于经期,要注意休息姿势的舒适,减少腰部用力;有基础腰椎病史的人群更要严格休息,防止旧病复发加重扭伤程度。
2.冷敷:在受伤后的24-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对腰部进行冷敷。冷敷能够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温度和冷敷时间,避免冻伤;女性经期腰部冷敷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有血液循环障碍病史的人群冷敷需谨慎,观察局部皮肤反应。
3.加压包扎: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腰部进行加压包扎,这样有助于减轻肿胀。但包扎时力度要适中,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儿童包扎时要密切关注肢体末端血运情况;成年女性包扎要注意避免影响胸部血液循环;有血管疾病的患者包扎需由专业人员操作,确保安全。
二、缓解期治疗
1.热敷:受伤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热敷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淤血吸收,缓解疼痛。可以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儿童热敷时家长要把控好温度,防止烫伤;女性经期腰部热敷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加重不适;有腰部皮肤破损或感染的人群不宜热敷。
2.物理治疗
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改善腰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照射距离一般为30-50厘米,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天1-2次。儿童照射时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直接照射;成年女性要注意避开胸部等敏感部位;有眼部疾病或皮肤感觉障碍的人群要谨慎使用。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腰部按摩,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按摩力度要适中,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儿童按摩要由经验丰富的儿科推拿医生操作;女性孕期腰部一般不建议按摩,非孕期按摩要告知医生腰部是否有旧伤等情况;有腰椎间盘突出等腰部疾病的人群按摩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防止加重病情。
3.药物辅助: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儿童一般避免使用,可选择儿童专用的安全缓解疼痛方式;女性经期使用药物要注意对月经的影响,咨询医生选择合适药物;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要谨慎,防止诱发胃肠道不适。
三、康复锻炼
1.腰部伸展运动:在疼痛缓解后,可进行腰部伸展运动,如仰卧位挺腹动作。患者仰卧,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每次做10-15次,每天3-4组。儿童进行伸展运动要在家长监护下,动作要轻柔;成年女性运动时注意姿势正确,避免对腹部造成压力;有腰椎不稳定等情况的人群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
2.腰部旋转运动: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缓慢左右旋转腰部,幅度由小逐渐增大,每次旋转10-15次,每天3-4组。儿童旋转幅度要小,避免过度用力;女性旋转时注意保持身体平衡,防止摔倒;有腰椎骨折等严重腰部损伤的人群暂时不宜进行该运动。
四、预防复发
1.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站立、坐姿还是睡姿,都要保持正确的姿势。站立时要挺胸收腹,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坐姿要保持腰部挺直,座椅要有良好的腰部支撑;睡眠时选择合适的床垫,以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儿童要从小培养正确坐姿站姿,家长要监督;成年女性孕期要注意调整姿势,防止腰部受力不均;有腰椎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要注重姿势保持。
2.加强腰部肌肉锻炼:通过游泳、平板支撑等运动加强腰部肌肉力量,增强腰部的稳定性。游泳是非常好的腰部锻炼方式,儿童可选择适合的儿童游泳课程;成年女性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运动;有腰部急性损伤的人群在损伤恢复后逐步进行肌肉锻炼。
3.避免腰部过度劳累:工作或生活中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或久站,定时进行腰部活动。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每工作1小时左右要起身活动腰部;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强度和休息时间;女性经期要避免腰部过度劳累,防止加重腰部扭伤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