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指不同年龄段孩子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病理状态,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等常见原因,婴儿和年长儿表现不同,可通过血糖检测等诊断,轻症可进食含糖食物缓解,重症需送医静脉注射葡萄糖,要合理喂养等预防,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孩子有特殊注意事项。
一、定义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病理状态,对于孩子来说,不同年龄段低血糖的诊断标准有所差异,通常婴儿和儿童空腹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学龄儿童血糖<2.8mmol/L(50mg/dl)可诊断为低血糖。
二、常见原因
(一)生理性因素
1.进食不足:婴幼儿若喂养不及时,比如长时间未喂奶,或者较大儿童节食减肥等情况,会导致机体摄入的碳水化合物不足,血糖生成减少,从而引发低血糖。例如一些处于生长发育快速期的孩子,若一日三餐摄入的主食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过少,就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2.能量消耗过多:孩子剧烈运动时,身体消耗的能量大幅增加,如果没有及时补充能量,血糖会被大量消耗而降低。比如孩子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体育活动,像长时间奔跑、参加激烈的球类比赛等后,容易发生低血糖。
(二)病理性因素
1.内分泌疾病:
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肿瘤或增生,会自主分泌过多胰岛素,使血糖持续被降低,这在儿童中虽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会导致反复低血糖发作。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不足,会影响糖的代谢,导致血糖产生减少,引发低血糖。
2.遗传代谢性疾病: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会影响孩子体内糖代谢相关的酶或转运蛋白等,导致糖代谢紊乱。例如糖原累积症,患儿体内缺乏与糖原合成或分解相关的酶,使得糖原不能正常代谢,血糖调节出现问题。
三、临床表现
(一)婴儿低血糖表现
可能出现嗜睡、喂养困难、哭声异常、震颤、抽搐、呼吸暂停等表现,严重时会出现昏迷。比如有的婴儿低血糖时表现为长时间睡眠,叫不醒,喂奶也不能很好唤醒,同时伴有肢体不自主震颤。
(二)年长儿低血糖表现
主要有饥饿感、出汗、心慌、手抖、头晕、乏力等,严重时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胡言乱语、行为异常甚至昏迷。例如学龄儿童可能说自己感觉肚子饿,同时手不停地抖,精神状态不佳。
四、诊断方法
(一)血糖检测
及时检测指尖血糖或静脉血糖是诊断低血糖的关键。通过快速检测血糖值,能明确是否存在低血糖以及低血糖的程度。
(二)病因排查检查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检查,如胰岛素水平测定、C肽测定、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关激素测定、遗传代谢病相关基因检测等,以明确导致低血糖的具体病因。例如怀疑胰岛素瘤时,会检测胰岛素和C肽水平,看是否存在胰岛素异常升高的情况;怀疑遗传代谢性疾病时,会进行相关基因或代谢物的检测。
五、处理措施
(一)轻症低血糖处理
对于能够进食的孩子,尽快给予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糖果、果汁、饼干等,一般进食后血糖会很快回升。比如孩子出现轻微低血糖症状,能配合进食时,马上给孩子吃几块糖果,通常症状会得到缓解。
(二)重症低血糖处理
若孩子出现昏迷等重症低血糖表现,需立即送往医院,在医院可通过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来快速升高血糖。同时,要进一步查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例如孩子昏迷被送至医院,医生会先静脉推注葡萄糖溶液纠正低血糖,然后再排查病因进行后续治疗。
六、预防措施
(一)合理喂养
对于婴幼儿,要按时喂养,保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大儿童要保持均衡饮食,定时进餐,避免节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婴幼儿每天要按照其年龄特点规律喂奶或添加辅食,大一点的孩子三餐中主食要保证量,不能为了减肥等过度节食。
(二)避免剧烈运动前空腹
孩子进行剧烈运动前,最好适当进食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吃点面包等,以预防运动中出现低血糖。例如孩子要参加长时间的运动会,在运动前1-2小时吃些东西,像喝杯牛奶、吃片面包等。
(三)定期体检
对于有内分泌疾病家族史或怀疑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可能的孩子,要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血糖监测、相关疾病筛查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早产儿
早产儿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尤其是糖代谢相关的功能不完善,更容易发生低血糖。要加强血糖监测,根据体重、日龄等合理喂养,必要时给予静脉葡萄糖补充,以维持血糖稳定,因为低血糖可能影响早产儿的脑发育等重要器官功能。
(二)有基础疾病的孩子
如有内分泌疾病或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孩子,要严格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密切关注血糖变化,家长要了解相关疾病知识,在孩子出现异常表现时能及时识别并送医,同时要避免孩子发生可能导致低血糖的诱因,如避免内分泌疾病患儿在未按时服药等情况下出现血糖异常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