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创伤相关原因包括穿透性胸部损伤(锐器伤、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组织)、非穿透性胸部损伤(肺大疱破裂、胸部钝性伤)、医源性原因(机械通气相关、胸部有创操作)及其他罕见原因(先天性肺组织发育异常、某些肺部疾病的特殊表现),不同原因导致空气进入胸膜腔引发张力性气胸,需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预防和应对措施。
一、胸部创伤相关原因
1.穿透性胸部损伤
锐器伤:如刀刺伤、枪弹伤等,外界锐器或弹片等直接穿透胸壁进入胸腔,导致胸膜腔与外界相通,空气可随呼吸自由进出胸膜腔。例如,高速飞行的子弹或尖锐的刀具刺入胸部,破坏了胸廓的完整性和胸膜腔的密闭性,使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张力性气胸。在有胸部锐器伤病史的患者中,张力性气胸是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尤其对于损伤到较大的支气管或肺组织的情况,更容易引发张力性气胸。
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组织:严重的胸部外伤导致肋骨骨折,骨折断端可能会刺破肺组织,使空气进入胸膜腔。老年人由于骨质较疏松,肋骨骨折相对更易发生,且骨折断端锐利的情况可能更常见,所以老年人因肋骨骨折导致张力性气胸的风险相对较高。而青少年胸部骨骼相对较有弹性,肋骨骨折断端刺破肺组织导致张力性气胸的情况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病情可能较为危急。
2.非穿透性胸部损伤
肺大疱破裂:肺大疱是一种局限性肺气肿,通常是由于肺泡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融合形成的含气囊腔。当肺大疱体积较大且靠近胸膜时,剧烈咳嗽、屏气、剧烈运动等使肺内压力突然升高的情况下,肺大疱可能会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有长期吸烟史的人群,其发生肺大疱的概率较高,因为吸烟会导致气道炎症,损伤肺组织,容易引发肺大疱。例如,长期吸烟的中年男性,在剧烈咳嗽时可能导致肺大疱破裂,进而引发张力性气胸。对于有肺大疱病史的患者,无论是何种年龄段,都需要注意避免剧烈的胸内压变化,以降低肺大疱破裂导致张力性气胸的风险。
胸部钝性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造成的胸部钝性损伤,虽然胸壁表面可能没有明显的伤口,但胸部受到暴力挤压,可导致肺组织或支气管损伤,使空气进入胸膜腔。儿童在车祸等创伤中,由于胸部组织相对脆弱,更容易发生胸部钝性伤后导致的张力性气胸。在车祸中,儿童的胸部受到强大的冲击力,可能会引起肺实质或支气管的损伤,从而引发张力性气胸,需要特别关注儿童胸部创伤后的情况,及时进行检查以排除张力性气胸的可能。
二、医源性原因
1.机械通气相关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如果潮气量设置过大、气道压力过高,可能会导致肺泡过度膨胀而破裂,引发气胸。对于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尤其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基础肺部疾病的患者,本身肺组织弹性较差,更容易在机械通气时出现肺泡破裂。老年COPD患者由于肺组织已经存在慢性损伤,机械通气时发生张力性气胸的风险相对较高。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气道压力等指标,合理设置通气参数,以减少医源性张力性气胸的发生。
2.胸部有创操作
胸腔穿刺:在进行胸腔穿刺时,如果操作不当,如穿刺针过深或方向不准确,可能会刺破肺组织导致气胸。例如,在胸腔穿刺抽取积液时,穿刺针误刺入肺组织,空气随之进入胸膜腔。经验不足的操作者进行胸腔穿刺时发生医源性气胸的风险较高。对于儿童进行胸腔穿刺时,由于儿童胸腔相对较小,解剖结构相对不清晰,更需要操作熟练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以避免发生张力性气胸等并发症。
中心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时,如果穿刺针损伤到胸膜,也可能导致空气进入胸膜腔引发气胸。尤其是对于肥胖、胸廓畸形等特殊情况的患者,中心静脉穿刺时发生医源性气胸的风险增加。在进行中心静脉穿刺操作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胸部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操作方法,以降低医源性气胸的发生概率。
三、其他罕见原因
1.先天性肺组织发育异常
如先天性肺囊肿,囊肿与支气管相通但活瓣性阻塞,空气只能进入囊肿而不能排出,导致囊肿逐渐增大,压迫周围肺组织并使胸膜腔压力升高,引发张力性气胸。先天性肺组织发育异常在儿童中相对较常见,一些先天性肺囊肿患儿可能在婴幼儿时期就出现张力性气胸的症状。对于有先天性肺组织发育异常的患儿,需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进行干预,因为这类患儿发生张力性气胸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
2.某些肺部疾病的特殊表现
如哮喘急性发作时,严重的气道痉挛导致肺内压力急剧升高,可能会引起肺泡破裂,进而引发张力性气胸。哮喘患者如果病情控制不佳,急性发作时发生张力性气胸的风险增加。对于长期患有哮喘的患者,尤其是未规范治疗的患者,需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呼吸道感染等,以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降低张力性气胸的发生风险。而对于患有其他肺部疾病如囊性纤维化等,也可能因疾病本身导致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在某些诱因下引发张力性气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