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的超声表现包括心脏大小及形态上心室腔明显扩大、心室壁早期正常或稍薄后期正常或轻度变薄;心室壁运动整体减弱、无明显局部运动异常;心室收缩功能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降低;心室舒张功能早期舒张充盈速度减低、A峰相对增高且E/A比值降低;瓣膜功能有二尖瓣、三尖瓣反流,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超声表现基本类似,儿童有自身特点,生活方式和家族病史等对其有影响,老年人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及检查配合度影响。
心脏大小及形态:
心室腔扩大:左心室和(或)右心室腔明显扩大,以左心室扩大最为常见。超声心动图可测量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指标,正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男性一般小于55mm,女性小于50mm,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超过正常范围。右心室扩大时,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也会增大。
心室壁厚度:早期心室壁厚度可正常或稍薄,随着病情进展,部分患者心室壁厚度可正常或轻度变薄,这是因为心室腔扩大导致室壁张力增加,心肌呈代偿性扩张,而非心肌肥厚。
心室壁运动:
整体运动减弱:心室壁各节段运动普遍减弱,收缩期心室壁增厚率减低。正常情况下心室壁收缩期增厚率应大于30%,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收缩期增厚率明显降低,可低于10%。这是由于心肌收缩功能受损,导致心室收缩时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
局部运动异常:一般不存在明显的局部运动异常,与冠心病等导致的心肌梗死引起的局部室壁运动障碍不同,扩张型心肌病主要是整体心肌收缩功能的弥漫性减退。
心室收缩功能:
射血分数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正常LVEF应大于50%,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EF常低于40%甚至更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也会相应降低,RVEF正常应大于40%,患者RVEF可低于30%。
缩短分数减少:左心室缩短分数(FS)也显著减少,正常FS应大于2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FS多小于20%。缩短分数是反映心室收缩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与射血分数密切相关。
心室舒张功能:
早期舒张充盈速度减低:二尖瓣E峰流速降低,正常二尖瓣E峰流速一般大于70cm/s,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E峰流速可小于50cm/s。E峰反映的是心室早期快速充盈期的血流速度,其减低提示心室舒张早期顺应性降低。
心房收缩期充盈速度(A峰)相对增高:由于心室舒张功能减退,心房需要加强收缩来帮助心室充盈,所以A峰流速相对增高,E/A比值降低,正常E/A比值应大于1,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E/A比值常小于1。
瓣膜功能:
二尖瓣、三尖瓣反流:由于心室扩大,房室瓣环扩张,导致二尖瓣和三尖瓣关闭不全,出现不同程度的反流。反流程度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轻度反流时反流束较细,重度反流时反流束较宽,可累及心房大部分区域。反流的存在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影响心脏功能。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超声表现基本类似,但在儿童患者中,还需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扩张型心肌病在儿童中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一定差异,但核心的心室扩大、收缩及舒张功能异常等表现是相似的。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会加重心肌损害,而在病史方面,有家族遗传病史的人群患扩张型心肌病的风险较高,超声检查时应重点关注其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较多,超声检查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对心脏超声表现的影响,同时要注意老年人身体状况对检查配合度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