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需从生活方式、病情监测、医疗依从性及特殊人群等方面进行管理。生活方式上急性期充分休息,缓解期适度活动,饮食要低盐、均衡营养;病情监测包括症状(呼吸困难、水肿)和体征(体重)监测;医疗依从性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儿童患者要关注生长发育,老年患者需兼顾基础病控制与谨慎活动。
一、生活方式方面
(一)休息与活动
1.急性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急性期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因为此时心脏功能受损明显,过度活动会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病情恢复。一般建议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
2.缓解期:病情稳定的缓解期可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等。但要注意活动量以不引起疲劳、心悸等不适症状为准。活动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例如,开始时每次散步5-10分钟,每天1-2次,然后根据身体状况逐步延长时间和增加频率。不同年龄的患者活动量有所差异,年轻人相对可稍增加活动量,但也需在自身耐受范围内;老年患者则更应谨慎,活动量宜小。
(二)饮食
1.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3克以下。高盐饮食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例如,要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不同年龄的患者对盐的耐受和需求不同,儿童由于肾脏功能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更要严格控制盐的摄入;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低盐饮食对控制病情尤为重要。
2.均衡营养: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可选择瘦肉、鱼类、豆类等优质蛋白质来源。同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例如,每天可摄入200-300克蔬菜,100-200克水果。对于有糖尿病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在饮食上还需注意控制糖分摄入,选择低糖水果等。
二、病情监测方面
(一)症状监测
1.呼吸困难:密切关注是否出现呼吸困难,包括活动后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呼吸困难是心力衰竭的常见表现,若出现应及时就医。不同年龄患者呼吸困难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喂养困难等;老年患者可能在轻微活动后就出现明显气短。
2.水肿:观察身体是否有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水肿也是心力衰竭的常见体征之一,若发现下肢凹陷性水肿等情况,要及时记录水肿的程度、范围等并告知医生。
(二)体征监测
定期测量体重,体重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往往提示有液体潴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表现。一般建议每天同一时间测量体重,如晨起空腹时。
三、医疗依从性方面
(一)药物治疗
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常用药物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性不同,儿童使用药物需特别注意剂量和药物不良反应;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定期复诊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复诊,一般建议每1-3个月复诊一次。复诊时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评估心脏功能的变化等情况,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注意事项外,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心肌病可能影响孩子的心脏功能,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供应,同时密切观察孩子的活动耐力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二)老年患者
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常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生活中要更加注重基础疾病的控制,严格遵循相关疾病的饮食、用药等要求。同时,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在活动时更要谨慎,防止因活动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