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彩超主要表现为心腔大小改变,心室(左、右心室)和心房(左、右心房)扩大;心室壁厚度可正常或变薄;心室收缩功能指标改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缩短分数(FS)降低;心室舒张功能改变,早期出现等容舒张时间延长、二尖瓣E/A比值降低等;瓣膜运动及血流情况异常,常存在二尖瓣反流,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减慢,肺静脉血流频谱异常,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基本符合上述特点,儿童及围生期女性患者需结合病史鉴别,患者应避免加重心脏负担行为并关注彩超变化评估病情。
一、心腔大小改变
心室扩大:左心室和(或)右心室明显扩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常大于55mm,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也可增大。这是因为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心室代偿性扩张以维持心输出量,但随着病情进展,扩张逐渐失去代偿。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正常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有差异,一般成人正常LVEDD男性多在45-55mm,女性多在35-55mm,当超出正常范围时需考虑扩张可能。
心房扩大:常伴有左心房和(或)右心房扩大,左心房内径(LA)可大于35mm。心房扩大与心室扩大相关,心室扩张使心房压力升高,进而导致心房扩大。
二、心室壁厚度
心室壁厚度可正常或变薄。由于心肌收缩功能减退,心肌发生重构,部分患者心室壁厚度无明显增厚甚至变薄,这是因为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等导致心肌组织减少。但需注意与其他疾病导致的心室壁变薄相鉴别,如缺血性心肌病等也可能有心室壁变薄,但扩张型心肌病多有全心扩大等特征性表现。
三、心室收缩功能指标改变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LVEF是反映左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EF常明显降低,多小于50%。正常LVEF应大于50%,LVEF降低意味着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不能有效地将血液泵出。例如,研究表明多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EF在30%-50%甚至更低水平。
缩短分数(FS)降低:FS是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收缩末期内径之差除以舒张末期内径的百分比,正常FS约为30%-45%,扩张型心肌病患者FS明显降低,常小于25%,同样反映心肌收缩功能减退。
四、心室舒张功能改变
早期可出现心室舒张功能障碍,表现为等容舒张时间延长、二尖瓣E/A比值降低等。等容舒张时间延长是因为心肌松弛性减退,二尖瓣E/A比值降低提示心室充盈受限,这是由于心肌病变影响了心室的舒张充盈过程。随着病情进展,舒张功能障碍可能进一步加重。
五、瓣膜运动及血流情况
二尖瓣反流: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反流,这是因为左心室扩大导致二尖瓣环扩张,二尖瓣关闭不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观察到二尖瓣反流信号,反流程度可轻可重,反流的存在进一步影响心脏功能,加重肺淤血等情况。
血流频谱改变: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减慢,由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输出量减少,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低于正常。肺静脉血流频谱也可出现异常,如肺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降低等,反映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心脏彩超表现基本符合上述特点,但在儿童患者中,需注意与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儿童常见心脏疾病相鉴别,儿童扩张型心肌病相对少见,但心脏彩超表现同样包括心腔扩大、收缩功能降低等;女性患者在围生期等特殊时期发生扩张型心肌病时,心脏彩超表现也遵循上述一般规律,需结合患者病史等综合判断。在生活方式方面,有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等加重心脏负担的行为,有相关病史的患者更应密切关注心脏彩超的变化以评估病情进展和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