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低血糖的常见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饮食、运动)和病理性因素(内分泌疾病、肝源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日常应对需饮食调整、运动管理,总是低血糖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
饮食方面:如果长时间未进食,比如节食过度、空腹时间过长等情况,身体没有足够的能量来源,就容易引发低血糖。对于儿童来说,若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且活动量相对较大,也可能出现总是低血糖的情况;女性在月经期前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食欲,若饮食不能及时调整,也可能导致低血糖发生。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时身体消耗能量增多,如果运动前没有适当补充能量,或者运动强度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就会使血糖消耗大于补充,从而引发低血糖。例如一些爱好长跑的人群,在长时间跑步过程中若未及时补充糖分,就容易反复出现低血糖。
病理性因素
内分泌疾病:
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肿瘤会自主性分泌过多胰岛素,导致血糖持续降低。这种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和成人都有可能患病,患者会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障碍等情况。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分泌的激素不足,会影响甲状腺、肾上腺等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糖代谢,导致血糖偏低。老年人由于垂体功能可能自然衰退,加上可能患有其他基础疾病,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等不足,会影响糖异生等过程,使血糖降低。比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肾上腺皮质受损,患者会有反复低血糖表现,且可能伴有乏力、低血压等症状。
肝源性疾病:
严重肝病:肝脏是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严重肝病时肝脏合成糖原、储存糖原以及糖异生等功能受损,会导致血糖调节异常,容易出现低血糖。例如肝硬化晚期患者,肝功能严重失代偿,常常伴有总是低血糖的情况,同时可能伴有黄疸、腹水等表现。
遗传性疾病:
糖原累积症:这是一组由于先天性酶缺陷所导致的糖原代谢障碍性疾病,不同类型的糖原累积症会影响糖原的合成、分解等过程,使得血糖不能维持在正常水平,从而出现反复低血糖。儿童多见,比如Ⅰ型糖原累积症,患儿从婴儿期就可能出现低血糖、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
总是低血糖的应对与注意事项
日常应对
饮食调整:要规律进食,保证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少食多餐,随身携带一些含糖食品,如糖果、饼干等,当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时及时食用。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合理安排其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节食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女性在月经期前后要特别关注饮食摄入,确保能量供应。
运动管理:运动前适当补充能量,运动过程中如果时间较长或强度较大,可适时补充糖分。比如运动前吃一块饼干,运动中每隔一段时间喝一些含糖饮料。对于患有内分泌疾病等容易出现低血糖的人群,运动要适度,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时间运动。
就医检查:如果总是出现低血糖,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糖监测、胰岛素测定、垂体和肾上腺相关激素检查、肝功能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对于儿童,要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先天性疾病;老年人出现反复低血糖更要引起重视,排查可能的严重疾病。
总之,总是低血糖可能由多种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是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