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高人群可通过有氧运动(快走、慢跑等)、力量训练(举重、俯卧撑等)、柔韧性训练(瑜伽、伸展运动等)来降血糖,运动要注意热身和放松,结合饮食控制,开始前咨询医生。
1.快走:对于血糖高的人群,快走是较为简便易行的有氧运动方式。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快走运动。中等强度可以通过自我感觉来判断,即快走时有点气喘,但还能正常说话。例如,每次快走30-60分钟,分几次完成也可以。研究表明,长期坚持快走等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水平。不同年龄的人群,快走的速度和持续时间可适当调整,年轻人可以适当加快速度和延长时间,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以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宜。对于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快走前最好先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间。
2.慢跑:慢跑也是很好的降低血糖的有氧运动方式。开始慢跑时可以从较短的时间和较慢的速度开始,逐渐增加强度和时间。一般来说,每周慢跑的时间也应达到150分钟左右。慢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步伐不宜过大,着地时尽量用前脚掌缓冲。对于年龄较大或关节有问题的人群,慢跑可能不太适合,可以选择游泳等对关节冲击较小的运动替代。
力量训练
1.举重训练: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量,而肌肉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身体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可以选择使用哑铃等进行简单的力量训练。例如,进行哑铃的弯举、推举等动作,每组8-12次,每次进行3-4组。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使用的哑铃重量要合适,年轻人可以选择相对较重的哑铃,老年人则要选择较轻的哑铃,以能够完成动作且不造成肌肉损伤为宜。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等疾病的人群,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加重病情。
2.俯卧撑:俯卧撑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力量训练方式。对于血糖高的人群,可以从跪姿俯卧撑开始,逐渐过渡到标准俯卧撑。通过进行俯卧撑训练,可以锻炼上肢、胸部、肩部等部位的肌肉。一般每次进行10-15个为一组,进行3-4组。不同年龄的人群,俯卧撑的难度可调整,年轻人可以完成更多的次数和更标准的动作,老年人则可以适当减少难度,比如减少俯卧撑的次数或采用跪姿。
柔韧性训练
1.瑜伽:瑜伽中的一些体式练习有助于调节身体的代谢功能,对降低血糖有一定帮助。例如,下犬式、树式等体式。每周可以进行2-3次瑜伽练习,每次练习30-60分钟。瑜伽练习可以帮助放松身心,减轻压力,而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进行瑜伽练习,但要根据自身的柔韧性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体式,避免过度拉伸造成损伤。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等病史的人群,在进行瑜伽练习时要避免一些可能加重腰部负担的体式,最好在专业瑜伽教练的指导下进行。
2.伸展运动:日常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比如伸展腿部、手臂等部位。每天抽出10-15分钟进行全身的伸展,有助于改善身体的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对血糖的控制也有一定好处。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进行伸展运动,老年人在进行伸展时要缓慢进行,避免快速用力伸展造成肌肉拉伤等情况。
在进行锻炼降低血糖时,要注意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放松。运动前可以进行5-10分钟的快走等活动来热身,运动后进行一些伸展运动来放松肌肉。同时,要结合合理的饮食控制,才能更好地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并且,在开始锻炼计划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