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血小板性紫癜有不同症状及类型特点。常见症状包括皮肤紫癜(四肢远端对称分布瘀点瘀斑)、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及其他症状(乏力、发热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急性型(起病急骤、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史、严重血小板减少可致内脏出血)和慢性型(起病隐匿、病程超6个月、出血轻易复发)。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包括感染相关性(有明确感染病史、血小板减少与感染程度相关)和药物相关性(有明确药物史、停药后血小板可回升)。
一、儿童血小板性紫癜的常见症状
(一)皮肤紫癜
表现:儿童血小板性紫癜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出现紫癜,多为针尖至米粒大小的瘀点、瘀斑,可密集分布,也可散在出现,通常好发于四肢远端,尤其是下肢和臀部,对称分布。例如,在一些研究中发现,约80%-90%的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会出现皮肤紫癜。这是因为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血管的完整性受到影响,血液渗出到皮肤组织中形成紫癜。
年龄因素影响:不同年龄的儿童皮肤紫癜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婴儿皮肤较薄,紫癜可能更容易被察觉。对于幼儿,家长可能会发现其衣物上有不明原因的瘀斑。
(二)黏膜出血
表现: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鼻出血较为常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鼻腔出血,出血量可多可少。牙龈出血表现为刷牙或进食时牙龈渗血。此外,还可能出现口腔黏膜瘀点,严重时可能有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等;泌尿系统出血时可出现血尿。例如,在ITP患儿中,约30%-40%会出现黏膜出血症状。这是由于血小板减少,影响了黏膜部位血管的止血功能。
性别因素影响:性别对黏膜出血的发生无明显特异性影响,但不同性别儿童的日常活动可能导致不同部位出血的概率略有差异,如男孩可能因外伤等因素导致鼻出血的概率与女孩相近,但牙龈出血可能因口腔卫生习惯等因素有所不同。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儿童有抠鼻、刷牙用力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增加鼻出血、牙龈出血的发生概率。
(三)其他症状
表现: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乏力症状,这是因为血小板减少影响了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患儿会感觉身体无力。严重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可能出现发热,这可能是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继发感染引起。例如,在一些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发热较为常见。
年龄因素影响:婴幼儿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乏力,更多表现为活动减少、精神欠佳等。而年长儿童可能会明确诉说乏力感。对于发热症状,不同年龄儿童的体温变化特点有所不同,婴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可能更易出现波动。
病史因素影响:如果儿童有既往感染史等病史,出现血小板性紫癜相关症状时,需考虑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能。
二、儿童血小板性紫癜不同类型的症状特点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急性型
表现:多见于儿童,起病急骤,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前驱病史,一般在感染后1-3周内发病。除了皮肤紫癜、黏膜出血外,可出现严重的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常低于20×10/L。部分患儿可有内脏出血,如颅内出血,这是急性ITP严重的并发症,可危及生命,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时期发生的急性ITP,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特点,起病更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婴儿期患急性ITP时,由于自身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出现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可能更高。
慢性型
表现: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起病隐匿,病程超过6个月。皮肤紫癜可时轻时重,血小板计数一般在(30-80)×10/L之间波动。出血症状相对较轻,主要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一般不会出现严重的内脏出血,但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年龄因素影响:学龄期儿童慢性ITP的病程相对较长,病情相对稳定,但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长期的血小板减少可能会对其身体发育产生一定影响,如影响骨骼造血微环境等。
(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表现:有明确的感染病史,如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EB病毒等)或细菌感染等。在感染的基础上出现血小板减少,同时伴有感染的相应症状,如病毒感染时的发热、咳嗽、流涕等,细菌感染时的发热、局部感染灶表现等。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感染控制后,血小板计数可能逐渐恢复。
病史因素影响:有明确感染病史的儿童发生感染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其症状与感染的相互影响较为明显。如果既往有反复感染病史,发生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概率可能增加,且感染控制后血小板恢复的时间可能相对较长。
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表现:有明确的药物使用史,所使用的药物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一般在用药后一段时间出现血小板减少及相应的出血症状,如皮肤紫癜、黏膜出血等。停药后,血小板计数可能逐渐回升,出血症状缓解。例如,使用某些抗生素后可能出现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使用药物时需特别注意药物对血小板的影响,不同年龄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可能不同。婴儿肝脏、肾脏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影响。
病史因素影响:如果儿童有药物过敏史或既往有药物相关性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病史,使用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时,发生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风险更高,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