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通常是由饮食因素、药物因素、疾病因素、内分泌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引起。

1.饮食因素
进食过少、延迟进食或空腹状态下剧烈运动,会导致体内葡萄糖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引发低血糖,常伴随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及时补充糖分后可快速缓解,常见于节食减肥、饮食不规律人群。
2.药物因素
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瑞格列奈)时,若剂量过大、用药后未及时进食,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易导致血糖过低,引发低血糖,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
3.疾病因素
胰岛细胞瘤、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征等疾病,会导致体内胰岛素分泌过多,使血糖降低;肝功能异常会影响肝糖原合成和分解,无法正常调节血糖,也可能引发低血糖,常伴随原发病症状。
4.内分泌因素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疾病,会影响激素对血糖的调节,导致血糖代谢紊乱,引发低血糖,患者多伴随乏力、怕冷、体重变化等内分泌失调症状,需通过检查明确诊断。
5.其他因素
大量饮酒后,酒精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减少葡萄糖生成,引发低血糖,尤其在空腹饮酒时风险更高;剧烈运动或长时间体力劳动,身体消耗葡萄糖过多且未及时补充,也会导致低血糖,常见于运动员、体力劳动者。
若低血糖频繁发作,或出现低血糖昏迷、意识障碍、抽搐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血糖监测、胰岛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等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避免延误导致脑部损伤等严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