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症状因程度不同而异,轻度偶有肿物脱出,中度有块状物脱出伴腰骶酸痛,重度脱出物暴露可致溃疡等且有排尿排便异常,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发病,治疗分非手术与手术,非手术有盆底肌锻炼和子宫托治疗,手术有曼氏手术、经阴道子宫全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盆底重建手术,需综合多因素选方案并注重个体化护理康复。
一、子宫脱垂的症状
(一)不同程度的表现
1.轻度子宫脱垂: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在久站、劳累后感觉有肿物自阴道脱出,休息后可自行回缩。
2.中度子宫脱垂:患者会感觉阴道内有块状物脱出,且脱出物在行走、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会增大,休息后可能缩小,但往往不能完全自行回缩,需要用手推回。同时,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酸痛或下坠感,尤其在久站、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缓解。
3.重度子宫脱垂:子宫颈及部分子宫体脱出于阴道口外,脱出物长期暴露在外,由于摩擦可出现宫颈溃疡、出血等情况,患者常感外阴部有异物感,还可能伴有排尿、排便异常。例如,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或因合并膀胱和尿道膨出而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若合并直肠膨出,可出现便秘等排便困难的表现。
(二)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影响
年龄方面:中老年女性由于盆底组织退化、支持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子宫脱垂。而年轻女性出现子宫脱垂多与先天盆底发育异常、分娩损伤等因素有关。
性别方面:仅女性会发生子宫脱垂,因为女性生殖系统的盆底结构在妊娠、分娩等过程中容易受到影响。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生活方式,会使子宫脱垂的发生风险增加。例如,长期慢性咳嗽的患者,由于持续腹压增高,容易导致子宫脱垂。
病史方面:有多次分娩史的女性,尤其是难产、产程过长、助产等情况,会损伤盆底组织,增加子宫脱垂的发生几率;有盆腔手术史、盆底组织疾病史等也可能影响盆底支持结构,导致子宫脱垂。
二、子宫脱垂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治疗
1.盆底肌锻炼
适用人群:适用于轻度子宫脱垂患者,以及作为术后康复的辅助治疗方法。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盆底肌锻炼的方法基本相同,但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年轻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可较快适应锻炼强度的增加;中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循序渐进的方式。
具体方法:凯格尔运动是常见的盆底肌锻炼方法,即患者进行收缩肛门的动作,每次收缩持续3秒以上,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2-3次。
2.子宫托治疗
适用人群: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需术前促进脱垂子宫缩小的患者。对于不同性别(仅女性),根据子宫脱垂的程度和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子宫托。
作用机制:子宫托是一种支持子宫和阴道壁并使其维持在阴道内不脱出的器具。它通过机械支撑作用,将子宫复位,并缓解症状。例如,对于因盆底支持组织松弛导致子宫脱垂的患者,子宫托可以起到支撑作用,减轻患者的不适。
注意事项:使用子宫托需要定期取出、清洗,以防止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同时,要根据子宫脱垂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换合适型号的子宫托。
(二)手术治疗
1.曼氏手术
适用人群:适用于年龄较轻、希望保留子宫的Ⅱ、Ⅲ度子宫脱垂患者。对于有生育需求或希望保留子宫功能的女性较为合适,但需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和盆底组织损伤程度等因素。
手术方式:包括阴道前后壁修补、主韧带缩短及宫颈部分切除术等。通过修复盆底支持结构,恢复子宫的正常位置。
2.经阴道子宫全切除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
适用人群: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需求、Ⅱ、Ⅲ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的患者。对于中老年女性,无生育要求时可选择此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切除子宫,并修补阴道前后壁,以达到治疗子宫脱垂的目的。
3.盆底重建手术
适用人群:适用于各种程度的子宫脱垂患者,尤其是年轻、希望保留子宫且盆底组织损伤较严重的患者。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根据其盆底组织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盆底重建手术方式。年轻患者由于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盆底重建手术可以更好地恢复盆底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方式:通过使用生物补片或自身组织进行盆底组织的重建,加强盆底支持结构,恢复子宫正常位置。例如,利用生物补片来修补盆底缺损,增强盆底的支撑力。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注重对患者的个体化护理和康复指导,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