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扭伤后要立即停止活动,48小时内冷敷,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且不过紧,抬高患肢高于心脏,然后判断损伤程度,轻度可按前法处理,中度或重度、有明显畸形、持续剧烈疼痛不缓解、怀疑骨折等要及时就医,儿童和老年人需特殊关注。
一、立即停止活动
脚扭伤后应马上停止正在进行的运动或活动,避免进一步加重损伤。比如正在跑步时脚扭伤,需立刻停下脚步。
二、冷敷
时间与方法:在扭伤后的48小时内,可用冰袋或冷毛巾对扭伤部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隔1-2小时冷敷一次。冷敷能够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以年龄为例,儿童扭伤冷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与皮肤的接触时间,避免冻伤;对于老年人,也需注意冷敷温度和时间,防止因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而造成冻伤。从生活方式角度,若在运动中扭伤,运动后应尽快进行冷敷。
原理:通过降低局部组织温度,抑制炎症反应和肿胀的发展,这一过程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冷敷能有效减轻急性软组织损伤后的肿胀和疼痛。
三、加压包扎
方法: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对扭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但不要包扎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加压包扎有助于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包扎时力度要适中,避免影响肢体血液循环;老年人由于皮肤较为松弛,包扎时要注意固定牢固且不宜过紧。
原理:通过外部压力限制组织肿胀的进一步发展,临床实践表明加压包扎能有效控制扭伤后的肿胀程度。
四、抬高患肢
方法:将扭伤的脚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位置。这样做可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应尽量保持患肢抬高的姿势。例如休息时可在脚下垫一个枕头,使脚处于高于心脏的位置。从生活方式方面,若因日常行走不慎扭伤,休息时应及时抬高患肢。
原理:利用重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减少局部淤血和肿胀,这是基于人体血液循环原理的有效措施,经临床观察和研究证实其对减轻扭伤肿胀的效果显著。
五、判断损伤程度
轻度扭伤:如果扭伤后脚部仍能缓慢行走,肿胀和疼痛相对较轻,可能是轻度扭伤。此时可先按照上述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方法进行处理,一般经过数天休息可逐渐恢复。对于儿童轻度扭伤,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受伤脚的活动情况和肿胀变化;老年人轻度扭伤也需注意休息,避免过早活动导致损伤加重。
中度或重度扭伤:若扭伤后脚部明显肿胀、疼痛剧烈,无法行走,可能是中度或重度扭伤,此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磁共振成像等)来明确损伤情况。例如X光检查可以排除骨折等情况,磁共振成像能更清晰地显示软组织的损伤程度。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扭伤后若怀疑有中度或重度损伤,就医时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受伤过程等情况;老年人由于可能合并骨质疏松等问题,更要重视医生的检查和诊断。
六、及时就医的情况
出现明显畸形:脚部扭伤后若出现明显畸形,可能是发生了骨折等较严重的情况,需立即就医。
持续剧烈疼痛不缓解:经过简单处理后疼痛仍持续剧烈,无法忍受,应及时就医。
怀疑骨折:当扭伤后怀疑有骨折时,如按压脚部有骨擦感等情况,要尽快就医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特殊人群,儿童扭伤后家长发现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带孩子就医;老年人本身骨骼等情况特殊,更要重视脚部扭伤后可能出现的严重问题,及时就医检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