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有疼痛、肿胀、活动时加剧、僵硬等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治疗包括一般治疗(休息、冷敷、热敷、超声波治疗等)、康复训练(跟腱拉伸、力量训练)和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注意不同人群用药禁忌)。
一、跟腱炎的症状
跟腱炎常见症状包括跟腱部位疼痛,早期可能是在运动后出现轻度疼痛,随着病情发展,休息时也可能会有疼痛,疼痛部位多在跟腱附着于跟骨的部位。还可能出现跟腱肿胀,局部可摸到硬结,皮肤温度可能会稍有升高。另外,患者在活动时,比如走路、跑步、跳跃等动作时,跟腱部位的疼痛会明显加剧,严重影响运动功能,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跟腱僵硬,早晨起床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活动时,跟腱发紧、不灵活的感觉比较明显。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会有一定差异。比如长期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如运动员,跟腱炎症状可能出现得更早且更严重;女性在孕期或产后由于身体激素变化等因素,也可能增加跟腱炎发病风险,症状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跟腱既往损伤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病时症状可能会比首次发病时更重。
二、跟腱炎的治疗
(一)一般治疗
1.休息:让患者减少引起跟腱炎的活动,比如对于运动员应暂停相关剧烈运动项目,普通人群要避免长时间走路、跑步等加重跟腱负担的活动,给跟腱充分的休息时间,利于炎症消退。不同年龄人群休息的要求有所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要保证充足休息以促进跟腱恢复;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休息对于跟腱修复也很关键。
2.物理治疗
冷敷:在急性期(通常是发病初期的1-2天内),可以使用冰袋对跟腱部位进行冷敷,每次冷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冷敷可以减轻跟腱的肿胀和疼痛,因为低温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可在冰袋和皮肤之间隔一层毛巾。
热敷:在急性期过后(一般发病2-3天后),可以进行热敷,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热敷跟腱部位,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3-4次。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缓解跟腱的僵硬感。不同性别在热敷时需注意温度等细节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热敷时要特别注意温度,避免烫伤,因为这类患者皮肤感觉可能不太敏感,更易发生烫伤。
超声波治疗:利用超声波的温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促进跟腱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和疼痛。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人群,超声波治疗可以帮助他们缓解跟腱因长时间不良姿势导致的炎症。
(二)康复训练
1.跟腱拉伸训练:患者可以进行跟腱的拉伸动作,比如站姿跟腱拉伸,双脚与肩同宽,前脚距离墙壁约一脚远,后脚伸直,脚跟贴地,身体向墙壁方向倾斜,感受后跟腱的拉伸,每次保持15-30秒,重复多次。不同年龄的人群拉伸幅度和频率要适当调整,儿童拉伸幅度不宜过大,要循序渐进;老年人拉伸时要缓慢进行,避免拉伤。
2.力量训练:可以进行跟腱周围肌肉的力量训练,比如提踵训练,双脚站在台阶上,脚跟悬空,然后缓慢抬起脚跟,再缓慢放下,重复进行。通过力量训练增强跟腱周围肌肉的力量,从而更好地保护跟腱,减轻跟腱的负担。对于有肥胖问题的人群,力量训练可以帮助控制体重,减轻跟腱压力;对于运动员等长期高强度运动人群,力量训练是预防和治疗跟腱炎的重要手段。
(三)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以缓解跟腱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但要注意不同人群的用药禁忌,比如儿童一般不建议首选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有胃肠道疾病病史的人群使用时要谨慎,可能需要同时采取保护胃黏膜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