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质增生的非药物治疗包括康复锻炼(一般人群适度腰背肌锻炼、有腰椎病史者遵医嘱制定方案)和物理治疗(热敷、牵引、针灸推拿,注意不同人群禁忌);药物治疗主要用非甾体抗炎药等但需遵医嘱且注意特殊人群用药;手术治疗有适应证,一般人群严重神经压迫保守无效可考虑,特殊人群需综合评估全身情况等后决定。
一、非药物治疗
(一)康复锻炼
1.针对一般人群:适度的腰背肌锻炼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腰椎稳定性。例如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每次10-15个,每天2-3组;还有小飞燕动作,患者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形似飞燕,每次坚持3-5秒,然后放松,每次10-15个,每天2-3组。不同年龄人群可根据自身耐受程度适当调整锻炼强度和次数,一般来说,年轻人可适当增加锻炼量,老年人则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2.对于有腰椎病史人群:锻炼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根据自身腰椎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锻炼方案。比如曾经有过急性腰椎损伤的患者,初期锻炼强度要更小,动作幅度要更轻柔,随着身体逐步适应再慢慢增加。
(二)物理治疗
1.热敷:利用温热效应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一般可选择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对于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要注意避免烫伤,可以在热敷部位垫一层薄毛巾。
2.牵引: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迫,同时也能缓解腰椎骨质增生引起的相关症状。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个体情况由专业医生设定,一般牵引重量从体重的1/10开始,逐渐增加,每次牵引时间20-30分钟,每天1-2次。儿童由于腰椎结构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一般不采用牵引治疗;孕妇如有腰椎骨质增生,牵引需谨慎,要在医生评估后确定是否适合。
3.针灸推拿:针灸通过刺激腰部相关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推拿可以调整腰椎关节的位置,缓解肌肉紧张。但针灸推拿必须由专业的医生操作,对于一些皮肤有破损、感染,或者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要谨慎使用。比如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推拿时,手法要轻柔,避免造成椎体骨折等严重并发症。
二、药物治疗
目前临床上用于缓解腰椎骨质增生相关症状的药物主要有非甾体抗炎药等,但具体药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开具,不进行具体药物剂量等服用指导。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但长期使用可能会有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在使用时医生会权衡利弊。对于儿童,一般避免使用这类可能有较多副作用的药物来缓解腰椎骨质增生相关症状,多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孕妇使用药物更要谨慎,需严格遵医嘱,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一般人群:当腰椎骨质增生导致严重神经压迫症状,如下肢放射性疼痛剧烈且持续不缓解,影响行走功能,经过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患者出现下肢肌肉力量明显减弱,行走困难,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经保守治疗3-6个月以上症状无改善,就可能符合手术指征。
2.特殊人群:对于老年患者,身体状况较差,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医生会更谨慎评估。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如果老年患者同时患有严重心脏病、肺部疾病等,手术风险极大,可能会优先选择保守治疗;而年轻患者身体状况较好,对手术耐受性相对较强,在符合手术指征时可更早考虑手术。孕妇出现严重腰椎骨质增生相关症状需要手术时,要多学科会诊,充分评估手术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