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1716次浏览
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感染性溃疡,好发于肛管后正中部位,其主要原因有解剖因素、外伤、感染、内括约肌痉挛及其他因素等,治疗方法包括坐浴、润便、扩肛及手术等,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保持大便通畅、注意肛门局部清洁。
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的感染性溃疡,好发于肛管后正中部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解剖因素:肛管外括约肌浅部在肛门后方形成肛尾韧带,较坚硬,伸缩性差,且肛门后方承受压力较大,故后正中处肛裂最常见。
2.外伤:慢性便秘患者,由于大便干硬,排便时用力过猛,易损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形成慢性感染性溃疡。
3.感染:齿状线附近的慢性炎症,如后正中处的肛窦炎,向下蔓延而致皮下脓肿,破溃后形成肛裂。
4.内括约肌痉挛:肛裂患者有不正常的内括约肌过度收缩现象。由于肛管部位损伤或炎症刺激,使肛门括约肌处于痉挛状态,致使肛管张力增强,易损伤成肛裂。
5.其他因素:如肛管狭窄、肛门直肠肿瘤等,也可导致肛裂的发生。
对于肛裂的治疗,应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方法。急性或初发的肛裂可用坐浴和润便的方法治疗;慢性肛裂可用坐浴、润便加扩肛的方法;经久不愈、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较重的肛裂可采用手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纠正便秘。同时,要注意肛门局部的清洁,经常坐浴。若出现肛裂,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肛裂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治疗方法应根据病情选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肛裂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