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1
5375次浏览
丘疹性荨麻疹由昆虫叮咬、食物过敏等引起,表现为风团样丘疹,伴瘙痒,春秋季节多发,儿童及青少年好发。治疗以避免搔抓、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为主,严重时需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预防可通过注意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等方式。
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与昆虫叮咬有关,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春秋季节多见。以下是关于丘疹性荨麻疹的一些严肃医疗信息。
病因:
昆虫叮咬:是主要的病因,如蚊子、跳蚤、螨虫等。这些昆虫叮咬后,会在皮肤上留下唾液,引起局部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某些食物也可能引起丘疹性荨麻疹,如海鲜、芒果、花生等。
药物过敏: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等,也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其他因素: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物理因素等也可能导致丘疹性荨麻疹的发生。
症状:
皮肤上出现风团样丘疹,通常为绿豆至花生米大小,红色或苍白色,孤立或融合成片,可伴有瘙痒。
风团可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新的皮疹可不断出现,此起彼伏。
严重时可出现水疱、大疱,甚至坏死。
皮疹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四肢、腰腹部等。
自觉瘙痒,搔抓后可加重。
诊断:
根据皮疹的特征和发病季节,一般不难诊断。
如果症状不典型,或怀疑有其他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过敏原检测等检查。
治疗:
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病情。
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等,可缓解瘙痒。
口服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减轻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或出现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治疗。
去除病因,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
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服、勤洗澡。
定期打扫房间,消灭蚊虫、螨虫等。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动物毛发等。
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易过敏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患者,尤其是症状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应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丘疹性荨麻疹虽然不是严重的疾病,但也需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