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1526次浏览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科常见病,常发生于感染后,主要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部分患者可出现ASO升高,补体C3下降。急性肾小球肾炎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可复发或迁延不愈。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常发生于感染后,主要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常见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皮肤。
A组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某些致肾炎菌株及其分泌的某些外毒素,可作为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导致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的前驱感染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皮肤感染(脓疱疮、疖肿)等。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1.尿异常:几乎所有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
2.水肿:常为起病首发症状,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3.高血压: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轻、中度高血压,常与水钠潴留有关。
4.肾功能异常:患者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多于1~2周后尿量渐增,肾功能恢复正常。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尿液检查和血清补体C3测定。前驱感染后1~3周出现水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表现,血清补体C3下降,伴或不伴ASO升高,可明确诊断。
治疗主要包括:
1.休息:急性期需卧床休息2~3周,待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水肿减退后,可下床轻微活动;血沉正常可上学,但应避免剧烈运动;Addis计数正常后恢复正常活动。
2.饮食管理:有水肿、高血压者应给予低盐饮食,食盐摄入量<3g/d,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
3.对症治疗:主要包括利尿消肿、降血压等。
4.感染灶治疗:如有感染灶,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以清除体内的感染灶,减少抗原抗体反应,防止病情迁延不愈。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可完全恢复。少数患者可在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因上呼吸道感染等原因,在疾病恢复后1~6个月内出现病情复发,少数可转为慢性肾炎。因此,在疾病恢复后,应注意预防感染,避免劳累,定期复查。
总之,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有前驱感染的患儿,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