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12-29
8034次浏览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浮肿、蛋白尿、血尿和高血压等,其中浮肿是最常见的症状。其主要原因是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正常、球-管失衡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和中医治疗。家长应注意定期复查、避免感染、注意休息和饮食等。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浮肿、蛋白尿、血尿和高血压等。其中,浮肿是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家长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浮肿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为家长提供一些帮助。
一、浮肿的原因
1.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是由于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从而引起水钠潴留,出现浮肿。
2.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正常
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基本正常,原尿中的水钠仍可被完全重吸收,因此不会导致水钠潴留。
3.球-管失衡
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但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并未相应下降,导致肾小球滤过的水分和溶质不能被完全重吸收,从而引起水钠潴留,出现浮肿。
4.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时,由于血容量下降,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水钠重吸收增加,从而引起水钠潴留,出现浮肿。
二、临床表现
1.浮肿
浮肿是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先出现于颜面部,尤其是眼睑,然后逐渐蔓延至下肢、阴囊等部位。浮肿为非凹陷性,指压后不褪色。
2.蛋白尿
蛋白尿是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另一个常见症状,通常为轻至中度蛋白尿,尿蛋白定性可为(+)~(+++),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1.0g。
3.血尿
血尿是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症状之一,可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血尿多为全程血尿,呈洗肉水样或浓茶色。
4.高血压
高血压是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通常在浮肿出现后数天至2周内出现。血压可轻至中度升高,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高血压。
5.其他症状
部分患儿还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少数患儿可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
三、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
休息:卧床休息2~3周,待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后,可下床轻微活动;
饮食:给予富有营养、富含维生素的低盐饮食,蛋白质摄入量不宜过多,一般为0.5g/(kg·d),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至1g/(kg·d)。
2.对症治疗
利尿消肿:可使用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利尿剂利尿消肿;
降压:可使用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降压药物降压;
抗感染:如有感染灶,应积极给予抗生素治疗。
3.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具有一定的优势,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桂枝、附子、白术、茯苓、泽泻等。
四、注意事项
1.定期复查
家长应定期带患儿到医院复查,监测血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避免感染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应避免感染,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如扁桃体炎、猩红热等。如有感染应及时治疗。
3.注意休息
患儿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4.饮食注意
患儿应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含钠高的食物,如咸菜、腌制品等。
5.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患儿应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磺胺类药物等。
总之,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儿预后良好。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带患儿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长应注意患儿的休息和饮食,避免感染,定期带患儿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