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5-13
8245次浏览
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等症状,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可临床诊断为伤寒或副伤寒。
根据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可临床诊断为伤寒或副伤寒。
原因:根据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需要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等症状,同时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才能临床诊断为伤寒或副伤寒。这些症状和检查结果是诊断伤寒副伤寒的重要依据。
强相关信息补充:
1.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伤寒副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通过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
3.伤寒副伤寒的潜伏期为1~2周,起病缓慢,体温逐渐升高,可达39~40℃以上。
4.伤寒副伤寒的并发症包括肠出血、肠穿孔等。
5.伤寒副伤寒的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如氯霉素、氨苄西林等。
6.伤寒副伤寒的预防主要是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管理,做好粪便无害化处理。
关键信息: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包括症状、检查结果、传播途径、潜伏期、并发症、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如有持续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加强预防措施,可有效减少伤寒副伤寒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