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4-25
4489次浏览
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非手术疗法首选空气灌肠,手术疗法包括手术复位、肠切除术和吻合术,术后需禁食、补液、抗感染,并注意饮食调整。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好发于2岁以下儿童,尤以4~10个月婴儿多见,男比女多2~3倍。典型的肠套叠三联征为腹痛、血便和腹部肿块。下面将为你详细介绍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疗法
1.空气灌肠:为首选治疗方法。具体方法为:向患儿的直肠内注入适量的空气,利用空气的压力使套叠的肠管复位。空气灌肠复位率较高,且对患儿的损伤较小,是目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主要方法之一。
2.钡剂灌肠:该方法复位成功率略低于空气灌肠,但对于一些肥胖、瘦小及X线检查盲区的患儿,具有一定的优势。
3.B超下水压灌肠:这种方法是在B超的引导下,进行水压灌肠复位。具有实时监测、复位成功率高、对患儿损伤小等优点,但需要在超声科进行操作,有一定的局限性。
二、手术疗法
1.手术复位:若非手术疗法无法复位或出现肠坏死、穿孔等并发症时,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为将套叠的肠管切除,然后进行肠吻合。
2.肠切除术:如果患儿的肠管已经发生坏死,无法保留,则需要进行肠切除术。手术范围根据患儿的病情而定,一般为切除坏死的肠段及相邻的正常肠段。
3.吻合术:对于需要进行肠切除术的患儿,术后需要进行吻合术,以恢复肠道的连续性。
三、术后治疗
1.禁食:术后患儿需要禁食一段时间,以让肠道得到充分的休息。
2.补液:由于手术过程中会丢失一定量的体液,术后需要及时补液,以维持患儿的水、电解质平衡。
3.抗感染:术后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4.饮食调整:待患儿的肠道功能恢复后,逐渐开始进食流食、半流食,然后过渡到正常饮食。
四、注意事项
1.对于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哭闹、呕吐、血便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2.在等待治疗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取右侧卧位,以缓解疼痛。
3.治疗后,家长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无腹痛、呕吐、血便等症状,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4.术后,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肠道功能的恢复。
总之,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具体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而定。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